巧治糖尿病 三大疗法你值得关注

429人浏览时间:2019-05-30 20:29:47来源:糖尿病

慢性病是人们都不愿意发生的,因为它的治疗实在是漫长而且复杂,其中糖尿病就是慢性病的一种,在平时糖尿病患者就在饮食的方方面面都要细心关注,稍有不慎的话,就会造成糖尿病复发的迹象,这给更多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损害,让我们一起来更好的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就看看补硒、苦荞、桑叶三种有效的疗法,会不会给你帮助。

补硒治疗糖尿病

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补充适当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了新依据。另外,硒也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状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糖尿病预后。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

此外,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因此,糖尿病人日常补硒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硒的食物,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

糖尿病与苦荞

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治肾炎、蚀体内恶肉的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与苦荞。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出产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

苦荞,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神农书》上就有记载:说“苦荞乃五谷杂粮之王也”。它仅生长在我国西南等少数高寒山区,在国外种植产量很低或营养与药用价值远不及我国,所以说它很珍奇。在种植的过程中不能施农药化肥,用上农药和化肥反而会减产甚至绝收,所以苦荞从本质上是拒绝农药和化肥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纯绿色。

苦荞,属于粗粮食系列,而且是“五谷杂粮之王”, 它含有大量、均衡、全面的人体必须的营养成份(生物类黄酮、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被称为植物黄金。苦荞能抗菌消炎,有“消炎粮食”的美称。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

苦荞又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特别是独特成份——苦荞黄酮,功效非常独特,能有效地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主要成份是芦丁,又名维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

苦荞的独特活性成份——苦荞黄酮是一种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较复杂的复合性物质,主要成份 有槲皮素、芦丁、坎菲醇、桑色素,其中芦丁占80%,这种天然组合的比例更有协同效应,更易被人体吸收。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栓塞、改善微循环,能有效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有预防大脑微血管出血和维护眼循环的作用,四大生理活性:

1.活血化瘀、降低胆固醇,苦荞黄酮对冠心病、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有效率达88%。

2.杀菌、抑菌,0.08%的苦荞溶液可在8小时内杀灭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85%,可杀灭体内有害细菌,可预防调节肠胃炎症。

3.抗氧化、防癌,苦荞黄酮可防止油脂自动氧化。另外可抑治癌细胞的激活,防止肿瘤的增生,达到防癌的作用。

4.抗胰岛素抵抗因子, 苦荞黄酮可有效对抗“胰岛素抵抗因子”,提高细胞、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细胞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双向调节作用,即能使高的血糖降低,低的血糖升高,正常的血糖不变。真正达到绿色、安全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天然的植物胰岛素。

糖尿病与桑叶

糖尿病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3]  。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桑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关与桑叶。

桑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原料。《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在1963年Shart等就首次报道了桑叶水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桑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对α- 葡萄糖苷酶及猪胰液α- 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显著高于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抑制作用,说明二者结合使用在降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药典》要求桑叶原料为“经霜”者,近代名医张山雷亦认为: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有人曾对不同生长期的桑叶进行了研究,发现晚秋和霜后入冬时的桑叶有效物质含量明显较高。采摘新鲜桑叶通过传统煎煮方法或家庭煲药法食用,在一定温度下会破坏桑叶中的降糖成分的活性,并且味道苦涩。因此,现代研究采用冻干工艺加工桑叶——冻干桑叶,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干燥加工,桑叶的体积、形状几乎不变,保持桑叶原来的生物结构,减少对桑叶降糖成分的破坏。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降糖成分(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DNJ)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持胰岛素β细胞的结构完整,维持生理功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能起到降低血糖、血脂和升高胰岛素水平的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和修复胰岛β细胞。

桑叶中的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能够抑制血糖上升,使血糖指数达到一种平稳状态。在血糖维持正常且稳定的情况下,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酌减少原用降糖药的剂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桑叶中的总黄酮有护肝作用,长期饮用可减轻口服降糖药对肝脏产生损害。

糖尿病人实在是很烦恼,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要注意,稍不注意的话就会让你的健康得到危害,上面为你分析的全新的健康糖尿病疗法,希望你仔细的阅读,从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借鉴,科学饮食,发挥桑叶和苦荞的食疗作用,这让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