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粘连性中耳炎?有何分类和治疗方法?

517人浏览时间:2019-04-26 17:33:08来源:中耳炎

对于耳部疾病类型的粘连性中耳炎,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其实,粘连性中耳炎是既往中耳感染的后遗症。化脓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变程度足以损伤中耳黏膜时,可引起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新的纤维组织,或积液机化,这一过程可导致鼓室内壁黏膜与鼓膜粘连,甚至听骨链粘连固定。这种疾病的出现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一定要格外注意,做到合理有效的医治,才是健康的关键。

粘连性中耳炎的概念:

粘连性中耳炎又称不张性中耳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耳传音结构之间及其与鼓室壁纤维化、粘连形成,从而引起中耳传音结构系统运动障碍,导致传导性聋。

粘连多位于中鼓室后份,鼓膜变厚,与鼓岬粘连,听骨可单个或完全被粘连在卵圆窗周围,纤维组织将镫骨和砧骨长脚一起包埋在卵圆窗上,卵圆窗可部分或完全被封闭。组织学检查黏膜上皮下为坚实的纤维组织,其内可有钙化或新骨形成,但比鼓室硬化少得多,两者病理很难区别。听骨亦可部分吸收,听骨链中断。

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是既往中耳炎症的结果。常于儿童时期发病。

粘连性中耳炎的分类:

1.急性咽鼓管炎

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负压,渗出液体。

2.渗出物机化

发生粘连,中耳乳突小房黏膜水肿,渗出物内含有胆固醇结晶,乳突小房充满结缔组织。

3.乳突小房含气吸收

小房骨质吸收,咽鼓管早期水肿阻塞,后期可重新消肿通畅。MacNaughtan(1956年)认为急性中耳炎只采用抗生素治疗而忽视了鼓膜引流,是引起鼓室粘连的主要原因。Buckingham(1969年)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

1.积极预防和治疗病因

防止纤维性粘连。腺样体肥大或鼻部炎症妨碍咽鼓管功能时,应及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作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排出中耳积液,必要时可以留置通气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抗生素的剂量要充足,用药时间于症状消退后不得少于5日。

2.手术治疗

粘连形成后,治疗困难,目前手术效果并不理想。有手术指征时,可在手术显微镜下松解鼓膜和听骨链的粘连固定,清除两窗的纤维闭锁,重建含气的中耳腔。为防止再度粘连,可在鼓室内留置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二期手术取出。

3.听骨链广泛固定时

可配戴助听器。

手术效果不佳,咽鼓管必须畅通,否则手术一定失败。

采用耳内切口,酌情进行鼓室成形术,在显微镜下仔细将鼓膜与鼓岬处分离,勿撕破,分离后用硅胶薄膜或明胶海绵给以隔垫,勿使再粘连,局部可滴可的松溶解,6个月后再进行二期手术,进行听骨链成形,如膺复物代替或听骨移植,亦可试行开窗术治疗,总之疗效不确切。

了解粘连性中耳炎的基础信息,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医治,更快的享有健康。另外还应注意,粘连性中耳炎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做好相关的日常护理,这样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健康,实现美好生活。如果你对中耳炎类疾病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那里有更多关于此类疾病的信息,或许能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健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