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男性少精症的8大原因和3大疾病

462人浏览时间:2019-04-24 14:12:23来源:少精症

现在很多男性都受少精症的困扰,要知道这种疾病如果不能有效的医治,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导致男性不育,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医治,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那么,目前临床医学对于男性少精症的诱发原因有怎样的归纳总结呢?主要受8大原因和3大疾病的影响,这些直接导致男性少精症的出现,迫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健康危害。

导致男人少精症的8大原因:

性生活混乱及不洁

性生活混乱及不洁易引起男性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感染首先影响精子的生成和精子的运输,造成少精症而引起生殖能力下降。生殖道感染也可引起精子活力变化,抑制附属性腺分泌,引起精液分泌不足,精液营养缺乏,酸碱度改变,精液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精子的生长环境,使精子的活力和数量严重下降而致不育。

嗜烟与酗酒

男子对烟、酒中的毒素颇为敏感,尤其是生殖细胞更易受害。烟叶中的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凡每天吸30支烟者,精子存活率仅有49%,从而使生产精子的能力相应降低。长期酗酒会对睾丸的生精细胞造成损害,影响精子产生。

温热环境损害睾丸

穿紧身裤会限制和妨碍阴囊部位的血液循环,形成睾丸瘀血,导致不育。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睾丸在生精过程中要求温度必须在35.5℃至36.5℃,比正常体温低1至1.5℃。经常用很热的水洗澡,尤其是盆浴、桑拿浴,使阴囊经常处于高温状态,就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

饮食不当

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生精上皮不长;维生素B缺乏,可影响垂体功能,降低生育力;维生素C在防止精液凝固、保持精子活力方面有一定重要作用;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睾丸损害;钙、磷缺乏可降低生育能力;微量元素锌和镁的缺乏也会对精子的生成及活力产生较大影响。

接触有毒物质

许多化学物品会影响男性生殖功能。如有机杀虫剂:DDT、狄氏剂、松油烃等。有机磷类:对硫磷(1605)、敌敌畏等。其他如杀真菌剂、杀螨剂、亚硝基类食品添加剂等。还有一些含金属元素如铜、镉、铅、汞等的物品。

药物的损害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不少药物可引起男性不育,主要有抗肿瘤药物、抗风湿药、抗高血压药、激素类药、镇静剂及麻醉剂(大麻,海洛因等毒品)。如环磷酰胺可使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甲氨喋呤、考的松类制剂、柳氮磺吡定等可致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西咪替丁等则通过抑制雄性激素分泌,间接降低精子活力。雷公藤等长期服用也可使精子数量减少。

性生活过频或不当

尽管睾丸每天可生产数千万至几亿个精子,但一次射精之后,要5至7天后精子才能成熟和达到足够的数量。如果性生活次数过多或无节制,每次射出的精子量少,自然不易受孕。另外,性生活中断,手淫或每次性生活持续时间长,会酿成无菌性前列腺炎,直接影响精液的营养成分和精子活力,引起不育。

接触雌性物质过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环境的变化,人们广泛而长期接触低剂量雌性物质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人工饲养的淡水鱼、家禽等,长期进食这类食物,也是导致男性精子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可诱发少精症的3类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有较高的少精症的倾向,特别是精子形态和活动率较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27%前列腺液化验异常,或者精液细菌学、细菌学或生化学检查异常。有排尿困难、尿频、血尿等症状的患者应该尽早检查排除精囊炎、前列腺炎等可能。

性传播性疾病

性传播性疾病患者精液分析异常发生率较高。一般表现在精子活动率下降,这与附性腺功能的紊乱特别是与附睾炎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而且这些感染并没有显着的症状,更有一定的隐蔽性。

腮腺炎及腮腺炎性睾丸炎

青春期前后发生腮腺炎,并不会引起无精子症的发生率增加,但是伴有较高的异常精液的可能性。青春期后发病者精子密度明显低于未发病者或青春期前发病者。腮腺炎性睾丸炎影响精子质量,增加无精子症的发病率。

这些不良原因和疾病的出现,都会造成男性少精症的出现,一定要做好科学的预防,尽量的做到减少男性少精症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生育能力。如果你对少精症的诱发原因还是不清楚,请仔细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解决疑惑,为自身的病情找到准确的诱发原因,进而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医治,帮助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