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5年第2卷第4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时间 : 2009-11-26 19:09:39 来源:www.39kf.com

[摘要]

翼状胬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属于2005年第2卷第4期栏目,主要讲述了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经典的理论。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临床实践,为今后研究翼状胬肉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较新文献,对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经观察发现该病在赤道及阳光辐射强的地区发病率较高[1],目前的研究证明紫外线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1~4]。

  1.1紫外线紫外线(UV)是一种波长100~400nm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日光照射。根据眼组织对不同电波的吸收特性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UV分为A、B、C3种:其中紫外线B(UV-B)波长280~320nm。

  1.2其他翼状胬肉的病因也有学者认为与身体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还有与环境因素的刺激有关,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花粉等过度刺激,长期接触生产性毒物[9]如氟、二氧化硫、砷、粉尘等,以上都被认为与翼状胬肉形成有重要关系。但也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与接触粉尘无关,紫外线是主要病因[10]。另据临床观察以花粉为主要致病原因的过敏性结膜炎,但并未见在该病的基础上翼状胬肉有较高的发病率,所以花粉并不是翼状胬肉的病因。上述种种病因有的可以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如风沙、烟尘、热、粉尘、花粉、泪液分泌不足等,有的可以影响机体的状态,如遗传因素、营养缺乏、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均使机体对紫外线敏感性提高,增强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导致机体发病。

  2发病机制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学说:如免疫学说、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角膜缘干细胞移行学说等,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总结如下。

  2.1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是一种光生物反应,它对细胞和分子的影响是通过对DNA的作用,当DNA受到易吸收波长(260nm左右)的大量紫外线照射后,其中一条链上相邻的两

  2.2免疫反应翼状胬肉病变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说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存在着免疫因素。Pinkerton等[5]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有IgG、IgE存在。国内柳林发现在胬肉病变处除有大量IgG、IgE外,还有少量IgA、IgM,且在基底膜检测到呈颗粒状沉积的免疫球蛋白和C3,提示翼状胬肉与Ⅰ型、Ⅲ型变态反应均有关。翼状胬肉中的肥大细胞

  2.3成纤维细胞紫外线照射使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使之具有了特殊的生理学特性。Cameron认为[17]成纤维细胞核中DNA被紫外线照射后致细胞生长特性发生变化而具有侵袭性;Chen等[18]指出培养的翼状胬肉中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异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如:培养的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可受到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轻度抑制,而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却受到外源性TGF-β的促增殖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所以认为成纤维细胞具有转化特性,TGF-β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导机制可能发生了变化。但这些细胞仍具有接触抑制(contactinhibition)和贴壁依赖性(anchoragedependence),与肿瘤细胞所具有的转化特性不完全相同。推论翼状胬肉为转化了的结膜成纤维细胞向心性生长移行,侵入角膜前弹力层与上皮基底层之间,形成灰白色的帽样结构,从而为其头部侵入角膜开辟了通路,结膜纤维血管组织亦随之长入角膜所致。

  2.4角膜干细胞已有研究发现[19]:角膜缘干细胞即存在于角膜缘基底部特殊的“Vogt栅栏”结构,与基底膜联系十分紧密,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网,上、下方角膜缘分布较多。不仅角膜上皮的代谢及角膜完整性的保持源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且干细胞是角膜、结膜之间的栅栏[20]。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患者位于角膜缘的基底细胞表达角质蛋白K3,提示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缺失[21]。以兔眼[22]为研究对象建立翼状胬肉模型,显示当紫外线照射颞侧,光线折射穿过前房聚于鼻侧角膜缘后面,此处上皮基底细胞从后面受到“打击”且不能被表层上皮细胞所保护,导致干细胞功能障碍及数目减少,角结膜屏障破坏,结膜上皮及发生转化的成纤维细胞向角膜过度增生而发病。目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成为日趋成熟、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复发率较低。该手术治疗的成功也证实了在翼状胬肉中角膜干细胞的功能障碍及数目减少。但是也有学者对原发性、复发性胬肉组织切片应用中丝蛋白抗体做免疫组化分析[23],证实翼状胬肉是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阳性表达的转化了的角膜缘干细胞(结膜上皮不表达波形蛋白),即“翼状胬肉细胞”,其离开角膜缘区域沿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向心性移行。

  2.5凋亡细胞凋亡是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此途径的紊乱将导致发育异常和肿瘤的发生。细胞凋亡受p53、bcl-2、Bax等基因的控制。在紫外线B的照射下,P53基因发生突变,而突变型p53和Bcl-2抑制细胞凋亡,Bax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Bcl-2的作用。Donald等[24]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样本中上皮层基底细胞p53、Bax、bc1-2高表达,同时发现其凋亡细胞主要局限于上皮基底层。而正常结膜组织样本中没有发现bcl-2的表达,而且凋亡细胞分布于整个上皮层。他们的实验提示翼状胬肉的形成是由于正常组织细胞凋亡过程的破坏,使得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失衡导致的病变。Karu[25]研究也显示翼状胬肉样本与正常结膜组织的细胞增殖率基本一致。因此,某些学者设想翼状胬肉的病变可能代表着细胞凋亡的异常。

  2.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MMP是一组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含锌蛋白质,它们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TIMPs是MMPs的重要抑制因子,MMPs-TIMPs的平衡维持着体内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的平衡。MMP参与很多正常的生物学过程。目前已知的MMPs主要分4类:(1)胶原酶(MMP-1、8、13)主要降解Ⅰ、Ⅱ、Ⅲ型胶原。(2)明胶酶(MMP-2、9)主要降解Ⅳ型胶原和变性的Ⅰ、Ⅱ、Ⅲ型胶原。(3)基质溶素(MMP-3、7、10、11、12)广泛的降解细胞外基质,如蛋白聚糖、纤粘蛋白、层粘蛋白等。(4)膜型金属蛋白酶(MMP-14、15、16、17)与MMPs的激活有关(如诱导MMP-2的激活)。研究发现[26~29]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翼状胬肉的血管系统MMPs-TIMPs均有异常表达。但是上皮细胞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有研究者[30]推测上皮层内出现的毛细血管可能与翼状胬肉的上皮细胞有关,上皮细胞可能是翼状胬肉产生毛细血管的细胞因子的潜在来源。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异常表达的MMP、TIMP与其发病机制有何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MMP-1、MMP-3在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其蛋白水平从翼状胬肉的头部、体部到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依次下降提示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这些MMP在翼状胬肉向心性生长和角膜浸润中起重要作用。转化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是翼状胬肉的细胞起源[31],MMP-1、MMP-2、MMP-9在翼状胬肉的转化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异常表达提示这些MMP在翼状胬肉发生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这些可能是溶解前弹力层的主要MMP。MMP-7在血管系统的强烈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进展期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起作用。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在紫外线B的照射下,球结膜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发生变性、成纤维细胞出现了转化并表达异常蛋白,引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在正常的免疫应答下,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作用于转化的成纤维细胞使之增殖加快,同时也刺激使之表达大量异常蛋白,如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加剧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角膜缘干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功能障碍、部分发生转化,同时因肥大细胞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及转化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异常蛋白影响改变了其生存的微环境,引起其数量上的缺乏,使得角膜-结膜栅栏作用消失。在紫外线的照射下p53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失衡,使增生的转化成纤维细胞及增殖的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得以越过角膜缘屏障向角膜发展。

  【参考文献】

  1TaylorHR,WestS,MunozB,etal.Thelongtermeffectsofvisiblelightontheeye.ArchOphthalmol,1992,110:99-104.

  2TaylorHR,WestSK,RosenthalFS,etal.CornealchangesassociatedwithchronicUVirradiation.ArchOphthalmol,1989,107:1481-1484.

  3DushkuN,ReidTW.p53expressioninalteredlimbalbasalcellsofpingueculae,pterygia,andlimbaltumors.CurrEyeRes,1997,16:1179-1192.

  4TanDT,LimAS,GohHS,etal.Abnormalexpressionofthep53tumorsuppressorgeneintheconjunctivaofpatientswithpterygium.AmOphthalmol,1997,123:404-405.

  5MoranDJ,HollowsFC.Pterygiumandultravioletradiation:apositivecorrelationBr.Ophthalmol,1984,68:343-346.

  6KaraiI,HoriguchiS.Pterygiuminwelders.BrOphthalmol,1984,68:347-349.

  7TaylorHR,WestSK,RosenthalFS,etal.CornealchangesassociatedwithchronicUVirradiation.ArchOphthalmol,1989,107:1481-1484.

  8MSNorn.PrevalenceofpingueculainGreenlandandinCopenhagen,anditsrelationtopterygiumandspheroiddegeneration.ActaOphthalmol(Copenh),1979,57(1):96-105.

  9张虹,龚永祥,尚崇学,等.空气中的污染物致翼状胬肉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671.

  10刘甘泉,鲁建秋.粉尘对眼结膜的刺激性作用.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2:57.

  11CoggleJL.Biologicaleffectsofradiation,2nded.London:TaylorandFrancis,1983,1-23.

  12李鸿,康凯夫,牟晓燕,等.翼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DNA-依赖蛋白激酶、c-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眼科新进展,2003,23(6):415.

  13BernsteinEF,ChenYQ,TamaiK,etal.Enhancedelastinandfibrillingeneexpressioninchronicallyphotodamagedskin.InvestDermatol,1994,103(2):182-186.

  14JarosPA,DeLuiseVP.Pingueculaeandpterygia.SurvOphthalmol,1988,33(1):41-49.

  15BatrusSI,AshrafMF,LabyDM,etal.Increasednumbersofmastcellsinpterygia.AmOphthalmol,1995,119(2):236-237.

  16KennedySH,QinH,LinL,etal.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egulatestypeIcollagenandcollagenasegeneexpressioninhumansmoothmusclecells.AmPathol,1995,146:764-771.

  17CameronME.Histologyofpterygium:anelectronmicroscopicstudyBr.Ophthalmol,1983,67:604-608.

  18ChenJK,ChaoWT,FanSS,etal.Fibroblastsisolatedfromhumanpterygiaexhibittransformedcellcharacteristicsinvitro.CellBiolAnim,1994,30A(4):243-248.

  19陈剑.角膜缘干细胞及其临床意义.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2,16(4):340.

  20孙秉基,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北京: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4,15.

  21李线,黄菊天,陈剑,等.新鲜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7):552-553.

  22KwokLS,CoroneoMT.Amodelforpterygiumformation.Cornea,1994,13(3):219-224.

  23DushkuN,ReidTW.Immunohistochemicalevidencethathumanpterygiaoriginatefromaninvasionofvimentin-expressingalteredlimbalepithelialbasalcells.CurrEyeRes,1994,13(7):473-481.

  24DonaldTHT,TangWY,LinYP,etal.ApoptosisandapoptosisrelatedgeneexpressioninnormalconjunctivaandpterygiumBr.Ophthalmol,2000,84:212-216.

  25KaruKSR,ThompsonHW,BeuermanRW,etal.Cellcyclekineticsinpterygiumatthreelatitudes.BrOphthalmol,1995,79:313-317.

  26DushkuN,JohnMK,SchultzGS,etal.Pterygiapathogenesis:cornealinvasionbymatrixmetalloproteinaseexpressingalteredlimbalepithelialbasalcells.ArchOphthalmol,2001,119(5):695-706.

  27DiGN,WakefieldD,CoroneoMT.Differentialexpress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andtheirtissueinhibitorsattheadvancingpterygiumhead.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0,41(13):4142-4149.

  28LiDQ,LeeSB,GunjaSZ,etal.Overexpressionofcollagenase(MMP-1)andstromelysin(MMP-3)bypterygiumheadfibroblasts.ArchOphthalmol,2001,119(1):71-80.

  29DiGN,CoroneoMT,WakefieldD.Activematrilysin(MMP-7)inhumanpterygia:potentialroleinangiogenesis.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1,42(9):1963-1968.

  30DiGN,TedlaN,KumarRK,etal.Cultureandcharacterisationofepithelialcellsfromhumanpterygia.BrJOphthalmol,1999,83(9):1077-1082.

  31DushkuN,ReidTW.Immunohistochemicalevidencethathumanpterygiaoriginatefromaninvasionofvimentin-expressingalteredlimbalepithelialbasalcells.CurrEyeRes,1994,13(7):473-481.

  作者单位:257091山东东营,东营市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陆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翼状胬肉病因及发...”相似的文章

更多>>

翼状胬肉疾病

诊断容易,须予假性胬肉相鉴别,后者可发生在角膜缘任何部位,为球结膜与角膜因炎症或损伤而导致的粘连,故胬肉下可通过探针,而真性胬肉则不能。 1.可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p53蛋白 的表达状...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