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嗜酸性胃肠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肠道吸收水分增加 恶心与呕吐 腹痛 腹泻 水肿

  •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内科

  • 易感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胰蛋白酶 胃钡餐造影 胃超声检查 腹腔镜 血液检查 便常规 腹腔穿刺 剖腹探查

重点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80%的病人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和肌层病变为主的病人(1~2)×109/L,浆细胞 病变为主时,可达8×109/L,还可有缺铁性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血IgE增高,血沉增快。 2.粪便检查 酸细胞性胃肠炎粪便检查的意义是除外肠道寄生虫感染,有的可见到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结晶,便常规 检查潜血呈阳性,有些病人有轻中度脂肪泻,Cr标记白蛋白增加,α-抗胰蛋白酶 清除率增加,D-木糖吸收试验异常。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缺乏特异性,X线钡餐可见黏膜水肿,皱襞增宽,呈结节样充盈缺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 2.CT检查 可发现胃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腹水。 3.内镜及活检 适用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镜下可见黏膜皱襞粗大,充血,水肿,溃疡或结节,活检从病理上证实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对确诊有价值,但活检组织对于肌层和浆膜层受累为主的病人价值不大,有时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4.腹腔穿刺 腹水病人必须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水为渗出性,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必须做腹水涂片 染色,以区别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缺乏特异性表现,轻者仅有腹膜充血,重者可类似于腹膜转移癌,腹腔镜检查的意义在于进行腹腔黏膜组织活检,得到病理诊断。 6.手术探察 对于怀疑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般不行剖腹探查 术来证实,但当有肠梗阻或幽门梗阻或怀疑肿瘤时才进行手术。

诊断鉴别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象,放射学和内镜加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Talley标准 (1)存在胃肠道症状 。 (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以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克罗恩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Menetrieri病等。 2.Leinbach标准 (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浸润。 鉴别诊断 1.消化不良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人可有腹痛 ,恶心,呕吐,腹胀 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常缺乏特异性,对于以消化不良为表现的病人要与消化性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 ,胃癌 ,慢性胰炎等鉴别。 2.肠梗阻 肌层型常可发生肠梗阻,要注意除外胃肠肿瘤和肠道血管性疾病等。 3.腹水 多见于浆膜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腹水CEA检测,腹水病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疾病,它也可累及胃肠道,60%累及肝脏,14%累及胃肠道,弥漫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除胃肠道外,常有50%累及胃肠道外的器官。 5.肠道寄生虫感染 可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道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复检查粪便虫卵可以鉴别。 6.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 ,除可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各有其临床表现。 7.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在胃,大小肠,呈局限性包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不升高,病理学特点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 8.风湿性疾病 各种血管炎,如变态反应性肉芽肿病(Churg-Strauss综合征)和结节性多动脉炎 ,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 ,皮肌炎 和多发性肌炎 可累及胃肠道,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小肠黏膜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猜你感兴趣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