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对大肠息肉进行全面认识了解

445人浏览时间:2019-05-05 13:42:56来源:大肠息肉

现在很多人都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对于一些不是很常见的疾病,无法做出准确有效的医治,进而严重耽误患者病情,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对于患有大肠息肉的人来说,如何正确有效的了解这一疾病呢?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一是大肠息肉的病因,二是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三是大肠息肉的检查,四是大肠息肉的诊断。只要综合的了解这些,就能帮助你更好的实现针对性的医治,拥有美好的健康生活。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大肠息肉的病因:

此病可能是家族性、遗传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引起。

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大肠息肉的检查:

1.X线钡剂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变。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对有息肉病的患者,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相信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介绍,大家对于大肠息肉的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那就结合自身的病症,做出科学有效的诊断,以确定其病因和类型,进而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医治方法,帮助缓解恢复。当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平时的日常生活护理也不能少,只有全面得做好这些,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拥有健康,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