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功血的症状特征和病理改变的原理

489人浏览时间:2019-04-26 10:45:15来源:功血

功血概念的出现,让很多女性都很茫然,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类型呢?其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系指由于HPOU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uterus axis,即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简称HPOU)功能失调,而非为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以月经失调为特征的异常性子宫出血。其出现后症状特征很是明显,需要根据病因病理接受科学的医治,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的保障个人健康。

功血的症状:

1、 子宫出血不规则:月经提前或错后,完全没有规律;

2、月经频繁:月经周期缩短,一般少于21天,出血量和出血天数正常;

3、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但是每次出血量过多,可达数百毫升;

4、月经淋漓不尽:有的虽然月经周期正常,但在月经来潮之前已有数天少量出血,颜色往往发暗,月经来潮数天后又淋漓不尽,月经前后可持续出血十多天;

5、排卵期出血:在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阴道又流出少量血,有时一两天即干净,称为排卵期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由于出血频繁,流血量多,流血时间长,患者常常出现贫血或出现乏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

功血的病理改变:

一、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一)增生型子宫内膜:多见。组织象同正常增生期改变,但一直持续存在于经前期。

(二)腺囊型内膜增生过长:也称瑞士干酪型内膜增生过长。内膜肥厚呈息肉状增生,腺体数目增多,腺腔扩大,但形态不一,呈瑞士干酪状(Swiss cheese)结构。腺上皮呈高柱状并增生呈复层或假复层。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发育不良,内膜表层微血管迂曲、淤血、坏死或局灶性出血。

(三)腺瘤型内膜增生过长:腺体数目明显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紧密呈背靠背现象。腺上皮显著增生呈假复层或乳头状突入腺腔,细胞核大居中,深染,核浆界限清楚,偶可见有丝分裂。

(四)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即在腺瘤型增殖的基础上,腺上皮高度增生并出现活跃的有丝分裂,核异质,核大小不一,深染,核浆界限不清,比例失调。

不同类型增生型内膜占无排卵功血90%以上,占所有功血的30.8~39.4%。(31篇文献,4850例功血分析)。并认为:腺瘤型和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并施以积极的治疗。

二、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一)不规则成熟型子宫内膜:检出率21%。系黄体功能不健,孕酮分泌不足所致。临床呈现黄体期缩短,月经频发。月经前内膜检查呈现分泌化和分泌化不完全内膜并存现象。特点是血管周围内膜分泌化正常,而远离血管内膜分泌化不完全,腺体发育不良,轻度弯曲,腺上皮分泌少,细胞核呈长椭圆形。间质无蜕膜反应。

(二)不规则脱卸型子宫内膜:检出率11%。系黄体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然量不足,乃致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若于流血5天后内膜检查,可见一种退化分泌相内膜和新增生内膜混合或并存组织象。分泌反应之腺体呈梅花状或星状。腺上皮胞浆丰富、透明、核固缩,间质致密,螺旋小动脉退化,某些区域仍有出血。该图象也见于子宫肌瘤和内膜息肉时。

三、萎缩型子宫内膜

检出率1.9~21.9%,多见于围绝经期功血妇女。

功血时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年龄和功血类型相关。青春期功血卵巢增大并有潴留卵泡囊肿(d≥3cm)而无黄体形成,部分呈多囊卵巢和黄素化不破裂卵泡(LUFS)改变。

生育期功血卵巢正常,可见黄体囊肿。围绝经期功血卵巢也呈多囊卵巢改变,皮层内充满大小不等卵泡或卵泡囊肿。镜检可见间质细胞一门细胞增生现象。

根据功血的症状表现,可以更好的确定病因,进而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享受健康生活。除此之外,功血患者还应注意此类疾病的病例改变的情况,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才能更好的选择医治方案,减少误区的出现,让患者尽快走上健康路,享受美好幸福生活。如果你对功血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登录久久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