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后发现子宫肌瘤怎么办?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491人浏览时间:2019-04-20 15:30:01来源:子宫肌瘤

现在很多女性因受到外界条件的不利影响,导致发生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子宫肌瘤,要知道这种疾病存在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需要及时医治才能帮助缓解病情,实现健康恢复。那么,对于在孕后发现子宫肌瘤该如何处理呢?又能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呢?针对这一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话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孕后发现子宫肌瘤该如何处理?

在妊娠早期,子宫肌瘤的存在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生长发育,流产的发生率是正常无肌瘤妇女的2—3倍。大的肌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可妨碍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而造成胎位不正。肌瘤可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使产程延长,嵌顿在盆腔内的大型肌瘤可以阻塞产道,造成难产。肌瘤还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原则上,除非发生某些迫不得已的情况,妊娠期一般不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留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处理,主要是顾虑:

①妊娠期肌瘤剔除手术可能引起失血量过多;

②手术可能导致流产及早产的发生;

③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壁的伤口,可能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

子宫肌瘤患者如何选择生产方式?

这主要根据肌瘤的部位和大小决定:

1.自然分娩:如果子宫肌瘤位于子宫顶部(宫底)或子宫的前后壁,而且直径小于8厘米,检查判断肌瘤不影响胎儿进入盆腔和经阴道娩出,可以尝试自然分娩,产后再根据情况对肌瘤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分娩中由于子宫的收缩、牵拉和挤压,可伤及肌瘤,导致肌瘤变性和感染,因此产后需要注意子宫恢复情况,并适当使用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和抗生素。

2.剖宫产同时剔除肌瘤:如果肌瘤位于子宫下端,影响胎儿进入盆腔和经过产道分娩,或者子宫肌瘤直径大于8厘米,以及肌瘤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时,应该选择剖宫产,取出胎儿后再剔除肌瘤,以避免由于肌瘤的存在而使产后子宫复旧不佳,恶露时间延长,甚至感染。极个别的情况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或者术后出血过多,还需要进行子宫切除。

孕后出现子宫肌瘤,造成流产的可能性很大,一定要格外注意,患者可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医治,帮助自己更好的拥有健康,保障腹中胎儿的安全。如果到分娩时,不知道怎样选择生产方式,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他们提供的意见相对科学,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做好这些才能让子宫肌瘤患者的分娩更顺利,宝宝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