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结核

怎么预防肺结核的发生呢

时间 : 2016-09-01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一提起肺结核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肺结核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但是近几年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预防措施做的好,虽然降低了但是也还会发生的,所以大家要加强肺结核的预防,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增加免疫能力,能避...

  一提起肺结核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肺结核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但是近几年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预防措施做的好,虽然降低了但是也还会发生的,所以大家要加强肺结核的预防,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肺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二、对肺结核治疗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三、锻炼,增强体质。可选择气功、保健功、太极拳等项目进行锻炼,能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  四、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五、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  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六、饮食要注意  预防肺结核饮食要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近年来研究证明,吸烟会使抗痨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气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剧,结核病兆扩散,加重潮热、咯血、盗汗等症状。饮酒能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又能使机体血管扩张,容易产生咯血症状。  七、加强预防常识  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  以上介绍的是肺结核的预防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专家说在生活中大家要多加强体育锻炼,这样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就能起到预防肺结核的发生,如果您对肺结核还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专家。

关键词: 肺结核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怎么预防肺结核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结核疾病

1.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验如血液 、尿、便、血沉 、肝肾功能 入院时常规检查1次,异常者复查,出院时再复查1次;肝、肾功能每月复查1次。痰结核菌检查入院连续3次,涂片法耐酸染色镜检,以后每月至少复查1次。必要的非...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