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硬化

肝硬化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 : 2016-07-08 09:44:41 来源:互联网

[摘要]

肝硬化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吴建新胡颖沈忠梅张琼孟祥军李定国陆汉明2005-12-1313:49:55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年8月第2卷第8期

【摘要】目的及时和准确地诊断肝硬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比较困难。笔者研究这一病理过程中有关出、凝血指标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如何合理地诊断和治疗这一严重的肝病并发症。方法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大片皮下瘀斑。检测DIC相关的出、凝血指标如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P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FⅧ:C、FⅧ:C/vWF:Ag、D-二聚体(D-D)以及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并连续观察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病情发展中,患者的PLT、Fg进行性降低;PT、APTT、TT等延长;FⅧ:C降低,FⅧ:C/vWF:Ag降低更为明显;D-D显著增高。患者接受肝素抗凝等治疗后,出血倾向好转,但肝功能恶化。结论感染等诱因可以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DIC这一严重的出凝血障碍性疾病;FⅧ:C/vWF:Ag和D-D对肝硬化合并DIC的诊断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动态观察DIC有关指标的连续变化有利于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agnosisandtreatmentoflivercirrhosiscomplicatedby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WuJianxin,HuYing,ShenZhongmei,etal.

Dept.ofGastroenterology,XinhuaHospital,ShanghaiSecond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92.

【Abstract】ObjectiveItisquitedifficulttomakepreciseandearlydiagnosisofdisseminatedintravacularcoagulation(DIC)whenlivercirrhosisiscomplicatedbyit.Theauthorsstudiedsomeparametersrelatedinbleedingandcoagulationinordertofindouthowtodiagnoseandmanagethisseverecomplicationinhepatopathy.MethodsApatientwithlivercirrhosishadlunginfectionandadmittedintohospitalbeforeecchymosisoflargeareas,atrendtowordsbleeding,appeared.LaboratoryparametersofbleedingandcoagulationinrelationwithDICwereemployedinsuccessionanddynamically,includingbloodplatelet,prothrombintime(PT),plasmafibrinogenfibrin(ogen)degradaˉtionproducts(FDP),3Ptest,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thrombintime(TT),FⅧ:CandFⅧ:C/vWF:Ag,D-dimerandeuglobulinlysistime(ELT).ResultsInthecourseofthedisease,thecountofbloodplatletandtheleveloftheplasmafibrinogenwereprogressivelydecreasedwhilePT,APTTandTTwereprolonged.PlasmaFⅧ:Cwasreduced,andFⅧ:C/vWF:Ag,reducedmuchmoresignificantly.ButsignificantincreaseofD-dimerwasdemonstrated.Conclusion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apartofseverecoagulopathy,wouldbedevelopedinlivercirrhosiswithcomplications,suchasinfections.EmphasisshouldbeputonthedetectionofplasmaFⅧ:C/vWF:AgandD-dimebecauseoftheirimportantdifferentialdiagnoticvalueincirrhosiswithDIC.Andsuccesˉsiveanddynamicinvestigationofthoseparametersisquitehelpfulfordiagnosisandmanagement.

Keywordscirrhosisoftheliver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

肝病可以因休克、感染、癌肿等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由于肝病本身所致多种出、凝血因子的合成和代谢障碍,加之肝病类型、病情程度和病情进展的不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很不典型,使得诊断和治疗颇为棘手[1,2]。现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肝硬化合并亚急性DIC患者,将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上海市人。2002年7月1日因巩膜黄染伴咳嗽2个月余,神志不清半天收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个多月来,患者巩膜轻度黄染。食欲一般,无腹胀。在一次感冒后出现低热(37.5℃~38.0℃)、咳嗽。患者在我院门诊经检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血象正常。经使用环丙沙星等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无好转。入院前,患者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呼之不应。于是收住。患者于1994年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标记阳性,1996年确诊为肝硬化。入院时查体:T37.3℃,P90次/min,R18次/min,BP134/76mmHg。神志清楚,未见扑翼样震颤。巩膜黄染,见肝掌与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心率86次/min,律齐,三尖瓣区可及Ⅱ级SM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脐疝。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肋下未及,剑突下3cm,质地Ⅱ~Ⅲ度。脾肋下1.5cm,质地中等。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胫前各见10余处散在瘀点。神经病理征阴性。

入院时辅助检查结果如下:血常规:Hb109g/L,RBC2.84×1012/L,WBC11.2×109/L,N81.9%,PLT40.0×109/L。血氨:40.1μ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IU/L,谷草转氨酶(AST)68IU/L,胆汁酸(BA)30.4μmol/L,总胆红素(TBI)74.7μmol/L,结合胆红素(CBI)19.8μmol/L,白蛋白(ALB)20g/L。凝血酶原时间(PT)31.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7s,纤维蛋白原(Fg)1.83g/L。B超:肝硬化,脾大,肝囊肿,胰腺未见占位。CT: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肝内小囊肿;两下肺小片状炎性阴影,两侧胸腔少量积液。根据以上,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肺部感染”。为明确诊断,血液研究室进一步检测了出、凝血病变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一期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工法)、凝血酶时间(TT,手工法)、纤维蛋白原(Fg,Clouse法)、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乳胶凝集法)、D-二聚体(D-D,ELISA法)、3P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加钙法)、FⅧ:C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Ag,二期法)、FⅧ:C/vWF:Ag比值等。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经应用头孢他啶、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钾镁、杜秘克-(乳果糖),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人体白蛋白等治疗,3天后,患者咳嗽消失。但于第9天(7月9日)出现左下肢大片瘀斑,并迅速扩展至下腹部和左上腹以及左腰背部,并且右侧下肢以及注射部位也出现片状瘀斑。经我院血液内科会诊,考虑出血原因有3种可能:(1)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2)肝硬化并发DIC;(3)原发性纤溶亢进。

2结果

2.1患者血常规指标动态变化情况见表1。患者入院后接受了成分输血(红细胞、血小板等),但血常规指标WBC、RBC、Hb和PLT仍然出现下降。其中,PLT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尤其明显。

表1患者血常规指标动态变化(略)

2.2出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见表2。自患者出现大片皮下瘀斑之日(7月9日),出、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改变比较复杂。这可能与这一期间使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复合物(PPSB)、血小板等有关。但纤维蛋白原与入院时的水平相比,降低非常明显;与此同时,D-二聚体的显著增高。另一方面,后来检测的FⅧ:C、vWF:Ag和FⅧ:C/vWF:Ag比值的改变、以及FDP的增高也极为显著。优球蛋白溶解试验则因认为意义不大而未继续检测。

表2出、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动态变化(略)

其它:患者的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HBsAg(+)、HBeAb(+)、HBcAb(+)、HBV-DNA:4.0×107拷贝/ml。

2.3结局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再次进行了会诊,考虑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合并DIC。于是,在原有的抗感染,保肝,输血,输血小板、凝血因子、白蛋白等基础上,调整了治疗措施。主要采取:(1)速避凝(肝素)抗凝治疗,50mg,每12h1次;(2)输鲜血,200ml/d,4天;(3)输新鲜干冻血浆,200ml/d;(4)输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与Ⅶ、Ⅸ、Ⅹ因子)等。患者下肢以及腹部和背部瘀斑情况在治疗方案调整后3~4天内明显消退。但是,患者肝功能日趋恶化,黄疸进行性加深(TBI401.9μmol/L,CBI97.3μmol/L),并出现腹水和脑病表现,尿量减少。此后,虽然又使用了肝细胞生长因子、雅博思、泰特、强力宁以及加强防治感染、通便、利尿等措施,患者病情仍无好转。8月3日晨,患者突然出现大量呕血,历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肝硬化并发DIC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难以及时诊断和准确处理。这些患者的肝功能大都比较差,临床很容易将患者的出血倾向与异常的出、凝血指标归之为肝功能恶化和肝功能衰竭[1,2]。另一方面,患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不一致。如本例患者,其DIC表现为亚急性过程,历时1个月,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严重肝病与DIC混合在一起,加之各种血液制品的应用,使出、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肝硬化合并弥散性...”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肝硬化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在脾功能亢进时,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在4.0×109/L(4000)以下,血小板多在50×109/L(50000)以下,多数病例呈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例可为大细胞性贫血。 2.尿检查:有...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