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青光眼

药物治疗青光眼的几个原则

时间 : 2016-02-18 12:22:16 来源:凤凰中医

[摘要]

药物治疗,青光眼

本篇文章介绍的是药物治疗青光眼的几个原则,掌握这些原则对于更好的治疗青光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患者朋友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和掌握。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有些药物是青光眼患者不能使用的,或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的。长期使用药物也会产生副作用,患者应了解一些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遵循“一不、二要、三定期”的原则。

药物治疗青光眼的几个原则是“一不、二要、三定期”:

“一不”是指不凭自我感觉用药。慢性青光眼需长期用药,切忌眼压高时用药,眼压不高就停药,有药时用药,药用完了就自动停药,这样极易造成眼压失控。另外,慢性青光眼在眼压高的时候不一定有症状,即使使用降眼压眼药水后,眼压明显下降,患者自己也可能感觉不到。有人用了一段时间的眼药水,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变化,就认为药物没有起作用,这是错误的。只要眼压测量提示眼压已经下降,就说明药物已经起了作用。

患者用药必须按照医嘱,切不可擅自更改使用方法。比如噻吗心安、美开朗、贝他根等眼药,使用次数最多为每天两次,切勿因治病心切,擅自增加滴药次数至每天3次或更多,不仅不能增加疗效,还大大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此外,上述这些药物不能在睡前滴用。另外一些药物则相反,只能在每晚睡前滴,如适利达、苏为坦、卢美根。

“二要”是指要终生降眼压治疗,要关注疾病进展。“要终身降眼压治疗”意味着治疗要持之以恒,将每天滴眼药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习惯。药物治疗还需要根据病情经常调整,要避免盲目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因为身体会产生耐药。“要关注疾病进展”是因为有时药物控制不住病情,需要进一步手术等治疗。因此关心自己所患青光眼的类型、程度,以及疾病是否被控制非常重要。

“三定期”是指要定期查眼压、定期查眼底、定期查视野。降眼压并不是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维护视野才是根本目标。视野的损害是由于眼底视神经萎缩所致。因此在青光眼的长期用药治疗过程中,不光要定期检查眼压,更要定期检查眼底和视野,检测病情的进展,确认治疗的效果。

另外,滴眼药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由于滴眼液会吸收入血,患者如果还在使用其他药物,要事先问问医生这些药物一起使用是否安全,因为有些药物混合使用是很危险的。为尽量减少滴眼液吸收入血并尽量增加眼睛对药物的吸收,滴完滴眼液后应闭眼1~2分钟,并轻轻压迫内眦部位防止滴眼液流入鼻腔。

药物治疗青光眼的几个原则是“一不、二要、三定期”,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怕麻烦,保证用药原则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药物治疗 青光眼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药物治疗青光眼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青光眼疾病

①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作定量测量,特别对睫状体的形态,周边虹膜,后房形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为原发性闭角...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