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上班族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有妙招

时间 : 2016-01-27 14:08:54 来源:凤凰中医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

随着现在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因为经常坐在电脑旁边,保持一个姿势,多数人都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请专家为我们建议:上班族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有妙招。

(1)规范姿势:坐时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座位高度合适,两下肢并拢,双脚稳稳地放在地面上,尽量整个脚掌着地,避免含胸或佝偻坐姿。站时,两眼平视,挺胸收腹,下颌稍稍内收,双臂撑开并稍向后展,腰部平直,两腿直立,小腿微收,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睡眠,一般人采取仰卧和侧卧位为宜。仰卧位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的曲度不大,变化不大;侧卧位时,一般认为右侧位比左侧位好,但不必过于讲究左侧位还是右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总要不断的翻身,以取得合适的体位。

行走时,应体态自然,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口微闭,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双臂自然下垂,双上臂自然摆动,摆幅30度左右,下肢举步要有力,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利用足弓的杠杆作用推进身体前移,换步时肌肉微放松,膝关节不要过于弯曲,大腿不要抬得过高,步幅依自己腿长及脚长而定,一般为70厘米左右。行走时不要上下颤动和左右摇摆。

取物时,先屈膝屈髋,物件靠近身体,避免大弯腰提取重物。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太大。担扛重物时,身体先蹲下,腰要直,胸要挺,起身要靠下肢用力,起身后稳住身子再迈步。

(2)预防外伤:提取或搬运物品时应量力而行,不要用力过猛.应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随时注意防止外伤,防止腰扭伤,防止慢性腰肌劳损

(3)增强肌力:起居要有规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尤其要注意腰背肌训练,如可进行仰卧起坐、太极拳、散步、医疗体操等,通过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健筋骨,加强腰椎稳定性。

(4)围腰保护:对有功能性腰痛患者,可自制宽腰带或到医药商店购买腰围固定腰部,但不要带橡皮筋的腰围。腰围上缘须达到肋下缘,下缘至臀以下。禁止使用过窄的腰围,以免腰椎过度前凸,也不要使用过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腰围配戴的时间应根据病情适当掌握。腰部症状较重者,如无不适感觉,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并配合按摩、理疗、牵引等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在外出时,尤其是要较久站或较久坐的时候(如外出乘车等)戴上,在睡眠或休息时,可解除腰围。在症状消退、体征逐渐转为阴性以,应去掉腰围,逐渐恢复腰部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1~6周为宜,很长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以免腰肌发生失用性萎缩。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以防止或减轻腰背肌的萎缩。

(5)其他: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防止腰背受凉受潮;居室保暖、干燥;注意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心情舒畅、愉快;时刻有腰的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腰椎的累积性损伤,以减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

综上所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做中,注意良好的生活做习惯,注意对自己腰部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原理腰椎间盘突出。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的初期症状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上班族预防腰椎间...”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