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论文发表,论文代写

时间 : 2009-12-05 12:38:31 来源:www.80075.com

[摘要]

  消化不良的产生机制   胃肠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和吸收功能,一是动力功能,特别是推进性蠕动功能。过去对分泌和吸收功能研究的较多,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胃肠病人中,有动力问题的可占到50%以上。

  消化不良的产生机制  胃肠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和吸收功能,一是动力功能,特别是推进性蠕动功能。过去对分泌和吸收功能研究的较多,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胃肠病人中,有动力问题的可占到50%以上。故临床医生对胃肠病人除应考虑分泌功能是否异常外,还应想到是否有动力功能变化,即应考虑是否与胃肠道平滑肌的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仅强调胃酸反流造成食管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更应追究食管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否与胃动力学紊乱有关。  正常人的胃肠道系统,为了有条不紊地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胃肠道需在不同部位,进行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活动步骤:①贮存功能,如在胃底部。②混合搅拌功能,如在胃窦部及小肠内。③关卡屏障功能,如贲门及幽门。④蠕动推进功能,如在食管、胃、小肠及结肠均有这些功能,而这些消化活动的步骤,受神经束严密控制,其中肠肌层神经在控制胃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肠肌神经丛位于肠管纵行和环行肌之间。此肠肌层神经丛与负责分泌功能的神经丛相连接,使胃肠动力和分泌机能相互搭配成肠道神经系统。除了这些神经元系统的调节控制途径外,尚有一些胃肠介质和由神经旁分泌和内分泌释放的肽类激素或肠肽素,也调节着胃肠的动力功能。另外,胃肠动力的变化,也受胃肠腔内容物对肠壁感觉性受体作用的影响。现已知摄入的食物种类不同,对胃肠道动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与FD的产生有关。例如,饮酒、吸烟均对胃肠道的动力产生不良影响。富含糖类的食物在几小时内即从胃排空,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则排空较慢,而进食大量脂肪则排空最慢。精神应激和情绪激动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剂(消炎通、保泰松等)对胃黏膜产生损害,或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致病诱因。    FD的临床表现。  (1)胃部症状:①最多见的是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多发生于饱食后或饭后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酒后易增重,也可产生饥饿时痛。疼痛性质从钝痛、闷痛到针刺痛、暴皮样痛不等。少数病例觉胸胃后或剑突下(心窝部)疼痛,也可同时有中、下腹痛或两季肋部痛。②胃部烧灼感,所谓烧心、酸心。可单独发生或伴随疼痛症状出现,也可随恶心、呕吐发生。③上腹胀或胃区胀或饭后更是胀饱难消,或晨起即觉胀饱。以胃胀饱为主的病人,多有食欲不振,常与肠易激综合征并存。④顽固的恶心,时有饭后恶心,时有晨起即觉恶心,且很顽固,或伴反酸,偶尔吐苦水或食物,也可同时伴腹痛。  (2)肠道症状:与胃症状并存的有干燥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或以腹泻为主的腹泻便秘交替发生。  (3)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萎靡,贫血等。  (4)少数病人在长期反复的病程中也并发胃黏膜糜烂或溃疡病。个别病例也可能偶尔发生少量出血。  以上各种症状并非每例病人都兼具,大多数病人以某几种症状为主,其他症状很轻或完全缺如,或某次复发以某种症状为主,而另一次复发又以另外症状为主。胃镜查大多表现为浅表型鼻炎或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十二指肠炎等。    FD的分类  根据1989年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将FD分为下列各型。  ①反流样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窝部不适感、烧灼痛、反酸及上腹部灼痛,可伴有或偶尔有食物反流。重者可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骨后疼痛不适。此型大多来源于胃食管反流。即胃动力紊乱,致胃内容物通过贲门而反流入食管。这是一种常见的机能紊乱。②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早跑(少吃即跑)餐后饱胀难消,可伴恶心。本类型的致病因素是胃肠运动功能障碍。③溃疡样消化不良,此类型消化不良症状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相似。④吞气症或称为嗳气样消化不良,反复嗳气不缓解是本型的特征。⑤特发性消化不良:本类型约占整个消化不良的25%~30%,无典型的特异性症状,且胃镜检查可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FD的治疗  对FD的治疗主要遵循对症治疗原则。应包括:精神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不应把药物看成是万能的。  (1)精神心理指导:对有精神因素存在的病人是必要的。症状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无明显不良影响,但症状比较重的病人主诉很多,感觉很痛苦。这种病人大多有焦虑、抑郁的性格,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虽然已做了必要的检查,如放射线、内窥镜检查等,但病人常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常到处求医,甚至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无法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医生要耐心、详细了解病情,使病人相信医生能将病治好。消除病人精神紧张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解除对溃疡或癌的恐惧心理。  (2)生活指导:要让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调整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必须停止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索密痛或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可包括5种:①抑酸药: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溃疡样型和反流样型,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疗程4周,亦可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疗程1周。疗程结束后不需要维持疗程。②胃肠动力药:对胃动力障碍型和反流样型有效。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林和西沙必利,而以后者效果最佳,其剂量是5g,每日3次,疗程为6~8周。③胃黏膜保护剂:可选用胶体次橼酸铋240mg,每日2次,疗程为6~8周。④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⑤镇静剂或抗抑郁药,如多虑平25mg,每日2~3次,百忧解50mg,每日1次,其他尚有黛安神和赛乐特等,也有一定效果。  |||  消化不良的产生机制  胃肠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分泌和吸收功能,一是动力功能,特别是推进性蠕动功能。过去对分泌和吸收功能研究的较多,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胃肠病人中,有动力问题的可占到50%以上。故临床医生对胃肠病人除应考虑分泌功能是否异常外,还应想到是否有动力功能变化,即应考虑是否与胃肠道平滑肌的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仅强调胃酸反流造成食管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更应追究食管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否与胃动力学紊乱有关。  正常人的胃肠道系统,为了有条不紊地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胃肠道需在不同部位,进行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活动步骤:①贮存功能,如在胃底部。②混合搅拌功能,如在胃窦部及小肠内。③关卡屏障功能,如贲门及幽门。④蠕动推进功能,如在食管、胃、小肠及结肠均有这些功能,而这些消化活动的步骤,受神经束严密控制,其中肠肌层神经在控制胃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肠肌神经丛位于肠管纵行和环行肌之间。此肠肌层神经丛与负责分泌功能的神经丛相连接,使胃肠动力和分泌机能相互搭配成肠道神经系统。除了这些神经元系统的调节控制途径外,尚有一些胃肠介质和由神经旁分泌和内分泌释放的肽类激素或肠肽素,也调节着胃肠的动力功能。另外,胃肠动力的变化,也受胃肠腔内容物对肠壁感觉性受体作用的影响。现已知摄入的食物种类不同,对胃肠道动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与FD的产生有关。例如,饮酒、吸烟均对胃肠道的动力产生不良影响。富含糖类的食物在几小时内即从胃排空,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则排空较慢,而进食大量脂肪则排空最慢。精神应激和情绪激动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剂(消炎通、保泰松等)对胃黏膜产生损害,或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致病诱因。    FD的临床表现。  (1)胃部症状:①最多见的是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多发生于饱食后或饭后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酒后易增重,也可产生饥饿时痛。疼痛性质从钝痛、闷痛到针刺痛、暴皮样痛不等。少数病例觉胸胃后或剑突下(心窝部)疼痛,也可同时有中、下腹痛或两季肋部痛。②胃部烧灼感,所谓烧心、酸心。可单独发生或伴随疼痛症状出现,也可随恶心、呕吐发生。③上腹胀或胃区胀或饭后更是胀饱难消,或晨起即觉胀饱。以胃胀饱为主的病人,多有食欲不振,常与肠易激综合征并存。④顽固的恶心,时有饭后恶心,时有晨起即觉恶心,且很顽固,或伴反酸,偶尔吐苦水或食物,也可同时伴腹痛。  (2)肠道症状:与胃症状并存的有干燥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或以腹泻为主的腹泻便秘交替发生。  (3)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萎靡,贫血等。  (4)少数病人在长期反复的病程中也并发胃黏膜糜烂或溃疡病。个别病例也可能偶尔发生少量出血。  以上各种症状并非每例病人都兼具,大多数病人以某几种症状为主,其他症状很轻或完全缺如,或某次复发以某种症状为主,而另一次复发又以另外症状为主。胃镜查大多表现为浅表型鼻炎或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十二指肠炎等。    FD的分类  根据1989年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将FD分为下列各型。  ①反流样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窝部不适感、烧灼痛、反酸及上腹部灼痛,可伴有或偶尔有食物反流。重者可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骨后疼痛不适。此型大多来源于胃食管反流。即胃动力紊乱,致胃内容物通过贲门而反流入食管。这是一种常见的机能紊乱。②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早跑(少吃即跑)餐后饱胀难消,可伴恶心。本类型的致病因素是胃肠运动功能障碍。③溃疡样消化不良,此类型消化不良症状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相似。④吞气症或称为嗳气样消化不良,反复嗳气不缓解是本型的特征。⑤特发性消化不良:本类型约占整个消化不良的25%~30%,无典型的特异性症状,且胃镜检查可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FD的治疗  对FD的治疗主要遵循对症治疗原则。应包括:精神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不应把药物看成是万能的。  (1)精神心理指导:对有精神因素存在的病人是必要的。症状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无明显不良影响,但症状比较重的病人主诉很多,感觉很痛苦。这种病人大多有焦虑、抑郁的性格,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虽然已做了必要的检查,如放射线、内窥镜检查等,但病人常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常到处求医,甚至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无法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医生要耐心、详细了解病情,使病人相信医生能将病治好。消除病人精神紧张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解除对溃疡或癌的恐惧心理。  (2)生活指导:要让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调整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必须停止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索密痛或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可包括5种:①抑酸药: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溃疡样型和反流样型,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疗程4周,亦可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疗程1周。疗程结束后不需要维持疗程。②胃肠动力药:对胃动力障碍型和反流样型有效。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林和西沙必利,而以后者效果最佳,其剂量是5g,每日3次,疗程为6~8周。③胃黏膜保护剂:可选用胶体次橼酸铋240mg,每日2次,疗程为6~8周。④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⑤镇静剂或抗抑郁药,如多虑平25mg,每日2~3次,百忧解50mg,每日1次,其他尚有黛安神和赛乐特等,也有一定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王 莉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HIV/TB双重感染防治下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

1.粪便中脂肪测定 脂肪定量分析是诊断脂肪泻的简单而可靠的试验,正常人24h内粪便排出的脂肪量<6g,或脂肪吸收系数>94%;用14C-三油酸甘油酯吸收试验,正常人每小时呼吸排出标记物大于给予量的3.5%。 2.维生素...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