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

时间 : 2009-11-30 21:20:56 来源:www.ccun.com.cn

[摘要]

腹部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肠伤寒。伤寒杆菌为阴性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喜湿耐寒,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更好,冰冻可存活数月,在-20℃可长期存活。伤寒杆菌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如牛奶、酱肉、禽蛋及蔬菜等)、生活接触、苍蝇或蟑螂而传播。细菌经消化道传染,病程一般为1个月至5个星期。

  伤寒一般为个例散发,亦可引起家庭居民区或村落局部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终身免疫。伤寒杆菌经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粘膜侵入集合淋巴管可在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细菌可扩散到骨髓,肝脾等组织大量繁殖,造成第二次菌血症。

  伤寒是细胞内感染,伤寒杆菌侵犯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内所含有致热原物质,可引起持续发热和其他的毒血症表现。当胃酸低、肠道菌群失调、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原因。

  伤寒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病理变化为淋巴组织高度肿胀隆起;肿大淋巴结或滤泡出现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而溃疡易导致肠穿孔和肠出血

  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护理计划

  1.监测体温,评估高热的程度及热型,体温>38.5℃,每天测4次;体温>39℃,每天测6次,体温正常后,仍需每天测3次,连续2周。并告知病人高热的早期表现,如寒颤、呼吸道快等,如有发生及进报告医务人员。

  2.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的生活护理。

  3.体温达39℃时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4.鼓励病人多饮水,成人每天不少于3000ml,注意营养的供给。

  5.遵医嘱补液及使用抗生素。

  6.口腔护理,每天2次。

  7.出汗多时应及时抹干并更衣。

  8.观察脉搏、呼吸及脉搏的体温的关系,警惕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伤寒与副伤寒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方法

  1、个人卫生:

  特别是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煮食前、食饭前和接触过生食物后应洗手;

  伤口必须贴上防水胶布;

  打喷嚏及咳嗽时须掩盖口鼻;

  若有腹泻和呕吐等的肠胃不适,请暂时不要下厨,并延医治理;

  煮食时应穿清洁的外衣或围裙。

  2、食物卫生

  选购新鲜的肉类和蔬菜;

  切勿光顾流动熟食小贩及无牌食肆;

  不要购买没有遮盖的、不合卫生的食物、变色或变味或过期的食物;

  处理方面:

  小心食用生冷食品、加冰的饮料和切开的水果;

  食水要经煮沸才可饮用;

  切生和熟的食物要用不同的刀和砧板;

  雪藏食物在烹煮前必须彻底解冻,以免食物内部未能煮熟;

  蔬菜、肉类及一切海产必须彻底洗净及煮至全熟才可进食。

  贮存方面:

  烹煮好的食物如果不是即时进食,应按需要贮藏在摄氏四度以下,或在摄氏六十三度以上。

  雪柜内生和熟的食物应分开存放,熟食物应放在上格,以免生食物滴下的汁液污染熟食。

  在翻热食物时必须煮透才可进食。

3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伤寒与副伤寒”相似的文章

更多>>

伤寒与副伤寒疾病

(一)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