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溶血病

51在线免费论文下载网

时间 : 2009-11-27 20:30:42 来源:www.51lun-wen.cn

[摘要]

论文,免费论文,在线论免费文网,毕业论文,论文定制,发表论文,购买论文,51在线免费论文下载网,法律论文,教育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论文发表,职称论文,经济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免费论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观察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作者:沙尘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3111:05:57【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动态变化,血清高峰期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变化。结果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IVIG组血清高峰期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IVIG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较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IVIG组治疗后黄疸消退快(P<0.01),住院天数少(P<0.01)。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IVIG具有免疫封闭作用,能阻止溶血过程,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阻止向胆红素脑病的发展,缩短病程。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treatedwithIVIG,andtoobservedynamicchangeofbilirubinandclinicalmeaning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byusingIVIG,themechanismofactionandcurativeeffect.MethodsClinicalobservationon106patientswith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IVIGgroupandcontrolgroup.Incontrolgroup,weusedconventionaltreatment.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IVIGgroup,weusedcontinuouslyIVIG,andthenobserveddynamicchangeofthetotalserumbilirubin,andsomechangesinpeaktotalbiliurbinvalue,jaundicedecreasestime,daysinthehospital,hemoglobin,reticulocyte,redbloodcells.ResultsThetotalserumbilirubinandindirectbilirubininIVIGgroup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01),thepeakserumbilirubininIVIGgroup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01).Hemoglobin,reticulocyteandredbloodcellsinIVIGgroupdidn’tchangemarkedly(P>0.05)beforeoraftertreatment,jaundicedecreasedfastaftertreatmentinIVIGgroup,daysinthehospitalwerefew(P<0.01).ConclusionHa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treatedwithIVIG,ithasimmuneandcloseuse.Itcanpreventhaemolyticprocedure,anditcanlowerrapidlybilirubinlevels,itcanlowerthepeakserumbilirubinlevels,andpreventleadingtothedevelopmentofbilirubinbraindesease.andshortencourseoftreatment.

  【Keywords】newborn;haemolyticdisease;IVIG

  新生儿溶血病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之一,重者常合并胆红素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留有脑性瘫痪、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根据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理,本研究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以进一步探讨IVIG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为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溶血病、Rh溶血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第二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溶血病,其中我院出生的62例,外院出生的44例,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IVIG组60例,对照组46例,均不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其中对照组:男/女(例)24/22,足月/早产(例)34/10,发病日龄(1.68±0.85)天,入院日龄(2.9±1.49)天,出生体重(2.7±1.42)kg,总胆红素(286.8±59.5)μmol/L,间接胆红素(256.8±56.4)μmol/L,血红蛋白(161.7±2.24)g/L,红细胞(4.72±0.89)×1012/L,网织红细胞(0.46±0.081)%。其中IVIG组:男/女(例)34/26,足月/早产(例)49/11,发病日龄(1.51±0.95)天,入院日龄(2.62±1.56)天,出生体重(3.09±1.47)kg,总胆红素(314.4±80.8)μmol/L,间接胆红素(272.4±60.3)μmol/L,血红蛋白(162.5±2.18)g/L,红细胞(4.62±0.91)×1012/L,网织红细胞(0.451±0.071)%。治疗前两组出生体重、胎龄、日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HCT)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光疗:双面光疗,每日照射2次,每次6~8h,在照射期间给予核黄素5mg口服,注意补充水分。(2)茵栀黄注射液10ml加10%葡萄糖10ml静点,每日1次。(3)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5mg/(kg・d)分2次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分3次口服。(4)白蛋白1.0g/kg・d加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速度为2~3滴/min,1次/d。IVIG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先用注射用水将瓶中冻干制品溶解至规定容积,加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速度为2~3滴/min,连续用药3天。

  1.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两组患儿各指标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

  2.1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动态变化两组患儿用药后24h、48h、72h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值明显下降,IVIG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值的动态变化(略)

  2.2两组治疗后高峰期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IVIG组于治疗后高峰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如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HCT)的变化IVIG组治疗前后Hb、RBC、HCT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既IVIG组治疗后无明显溶血。而对照组治疗后Hb、RBC、HCT有明显变化,治疗后各值明显降低,说明了仍有溶血存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2两组高峰期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值(略)  表3两组治疗前后Hb、RBC、HCT变化(略)  2.4疗效IVIG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为(4.77±1.48)天,住院天数(6.85±1.39)天;对照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7.21±1.56)天,住院天数(11.56±1.68)天。皮肤黄疸消退时间IVIG组较对照组缩短了2.44天,住院天数IVIG组较对照组缩短了4.71天,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了IVIG治疗能缩短病程。

  2.5转归IVIG组治疗后疗效明显,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无一例换血,治愈率100%。对照组并发心衰2例,胆红素脑病1例,死亡1例,治愈率91.3%。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重者常合并胆红素脑病,其一旦发生,常留有脑性瘫痪、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低下,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机理是由于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备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免疫反应并引起母体抗体应答(IgG),这种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致敏的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受破坏而致溶血。溶血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而发生的,其效应细胞属大颗粒淋巴细胞中的K(杀伤)细胞,K细胞的Fc―IgG受体与致敏的红细胞IgG抗体可导致红细胞死亡及溶血。人类红细胞已确定有多种受遗传控制的不同抗原系统,其中有多个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而以ABO、Rh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上一篇文章:介入治疗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文章:胺碘酮治疗79例心房颤动的体会【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51在线免费论文下...”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新生儿溶血病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涂片 中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时,因连同有核红细胞一起算进而可大为增高,这些血象变化也随溶血轻重而异。 2.血型检查:在母婴...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