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的症状如何辨别?

498人浏览时间:2019-06-17 16:34:44来源:精神分裂症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变化的很快,很多人对于生活的承受能力变弱 了,压力的产生让大家的精神受到了很多的危害,那么何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的症状如何 辨别?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生的话,大家就要有意识的治疗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 的了解净胜分裂症的治疗,具体的症状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好机会就在眼 前,不要错失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 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 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 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 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影 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2300万人正在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截至2016年 底,中国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约为405万。在我国,精神疾病所带来的负担已 超过其他的疾病领域,约占所有疾病负担总和的20%,这一数字预计在2020年上升至25%。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起病多较隐袭。精神分裂症 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除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不常见外,可出现如下各种精神症状:

1)思维障碍:是最主要、最本质的症状,往往因此导致患者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 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与脱离现实,即所谓“精神分裂”。

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4)意志与行为障碍:患者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

多数患者表现为间断发作或持续病程两类。大约1/5的患者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 但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患者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残 疾状态。病情的不断加重最终可导致患者丧失社会功能,需要长期住院或反复入院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致残率高达62.2%。

精神分裂症的慢性病程可以导致患者逐步脱离正常生活的轨道,个人生活陷入痛苦和混乱 。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其自杀危险是无精神分裂症 者的23.8倍;至少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此外,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平均寿命缩短,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也高于常 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比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20年,女性早15年。

近年关于复发和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出院1年内的复发比例高达33.5%,1 年内的再住院率18.9%,其中最主要的复发原因是中断治疗或自行减药。研究表明,首次 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 治疗者的5倍,所以坚持用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主要措施。

使用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策略。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 ,长效针剂治疗方案(LAT)能发挥显着的作用。与口服抗精神药物相比,长效抗精神病 针剂具有多重优势,包括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反复提醒患者用药、更便捷、降低意外 或过量服药风险等。

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以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个月剂型)为活性药物对照的研究 ,纳入14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约20%为中国人群。在48周的治疗中,棕榈帕利哌酮 脂(3个月)组复发率仅8%,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将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3个月剂型),用于接受过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个月剂型)至少4个月充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新注射剂每 年仅需注射四次,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选择,可以提升用药依从性,减 少由于中断药物治疗而导致的疾病复发。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尤其是精神方面受到损害,精神分裂症的产生,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烦恼,治疗精神分裂症我们应当及时的找出更多的方法,好机会 就在你的眼前,让我们从日常的预防开始,多多的预防才能让大家的身心健康得到呵护, 好机会就在你的眼前,我们一起来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