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医对于黄褐斑辨证分型4表现

466人浏览时间:2019-04-24 15:02:54来源:黄褐斑

对于黄褐斑,中西医有不同的审定标准,那么中医是如何判定黄褐斑的症状表现呢?中医按照不同患者的症状体征将黄褐斑分为以下4型。肝气郁结型斑色多为浅褐或深褐色,部分患者月经来潮前色斑加重,经后色斑减轻;脾虚型斑色多为黄褐,大部分患者肤色偏黄;肾阴虚型斑色多为黑褐,部分患者肤色偏暗发枯或萎黄不泽;肾阳虚型斑色多为黑褐,部分患者肤色晦暗无光。具体的四种分型详情介绍如下:

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4表现: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

症状色斑分布范围广,但多在眼周、颧部、眉弓、面颊等处。斑色多为浅褐或深褐色,部分患者在月经来潮前色斑加重,经后色斑减轻。

体征情志不畅,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多疑善虑或精神抑郁;月经周期紊乱,颜色暗红,经量减少,伴有血块;气滞不通,胸闷腹胀,有时头痛或小腹痛;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嗳气吞酸等。

脾虚型黄褐斑

症状色斑分布在口周、面颊、鼻翼周围等处。斑色多为黄褐,大部分患者肤色偏黄,或颜面虚浮。

体征消化机能减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腹泻;舌色淡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弱或缓;月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甚至崩漏,血色淡红,血瘀严重则血色暗兼有血块;健忘嗜睡,神疲身重,气短懒言,四肢乏力、怕冷畏寒等。

肾阴虚型黄褐斑

症状色斑分布在耳前、两颊、额部等处。斑色多为黑褐,部分患者肤色偏暗发枯或萎黄不泽,或有黑眼圈;皮肤多干燥,午后颧红。

体征两侧腰痛,尤以经期时明显,常伴有月经不调;失眠多梦,并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嗜饮,尿少色黄,便干便秘,喜冷怕热,头发枯黄、脱发或断发;舌体瘦小,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肾阳虚型黄褐斑

症状色斑分布在耳前、额部、面颊外侧等处,斑色多为黑褐;部分患者肤色晦暗无光,或有黑眼圈,重者晨起颜面浮肿或眼睑水肿。

体征腰酸腿软,常伴有月经不调;睡眠易惊醒,多梦;喜热怕冷,四肢冰凉;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脉沉;常流清涕,神疲乏力,动则气喘,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黄褐斑的症状:

1、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4、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7、经常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8、黄褐斑皮损限局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常分布于面部,以颧邪、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偶尔也可伴有乳晕及外生殖器的色素沉着。

9、皮损通常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其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分布,对称发生并可呈蝶翼样外观。

10、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也可不清楚,而呈弥漫状分布黄褐斑表面无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伴红斑、丘疹等其他止损。

11、病程发展缓慢,病程难于确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了解黄褐斑的症状表现,可以更好的诊断病因,让黄褐斑患者更好的接受医治,帮助恢复健康。当然,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黄褐斑患者还应做好平时的日常护理,特别是在饮食和皮肤清洁方面,做到合理营养均衡,洁肤干净,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预防黄褐斑,让更多的女性远离这种疾病痛苦,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