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表现
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2.食欲极佳
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 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4.性发育
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男孩由于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
5.有氧能力损伤
肥胖症小儿临床上常无其他不适,但明显肥胖有氧能力损伤,最大耐受时间、最大氧消耗明显减低;最大心率、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产量、做功量明显增高;无氧阈各项指标均低,呈现“无氧阈左移"现象。肥胖儿活动时心跳、气短、易累的外部表现和不爱参加体力活动的行为习惯。
部分肥胖症可并发高血压,极度肥胖儿可由于胸廓及膈肌活动限制,使得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出现发绀,可并发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所谓肺通气不良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可危及生命。
6.心理上的压抑和损伤
个性、气质、性格、潜能发育以及日后的能力发育、人际交往都有消极的影响。对自己体型的压抑大,自我评价差。人际交流时易受奚落、被取外号,甚至受到歧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冲突,丧失自信心,变得孤僻。青春期因苦恼于肥胖的体型或急于减肥造成许多激烈的心理冲突,有的甚至自杀。
肥胖症从外观上即可判断。营养史有过度进食、过食/偏食高热卡、高油脂食物等。奶方喂养、过早喂养固体食物等。行为习惯有多食、体力活动少、占有欲强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体重增加,行为偏差和全身体脂普遍增加。
1.标准身高体重法
(1)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①3~12个月婴儿体重(?)=(月龄+9)/2
②2~6岁体重(?)=年龄×2+8
③7岁~12岁体重(?)=(年龄×7-5)/2
(2)分度:一般小儿体重增加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者或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者,即可诊断肥胖症;超过20%~29%,或超过2~3个标准差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39%或超过3~4个标准差为中度肥胖症,超过40%~59%或大于4个标准差为重度肥胖症。超过60%以上为极度肥胖。
(3)身高与体重:幼儿身高
(4)国外Broca公式:标准体重=身高-100,我国常用Broca改良式:
①男性成人体重=身高(cm)-105;或平田公式:[身高(cm)-100]×0.9。
②女性成人体重=身高(cm)-105;或等于[身高(cm)-100]×0.85。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kg)/身高(m)
WHO1997年公布:正常BMI为18.5~24.9;≥25超重;25~29.9为肥胖前期;30.0~34.9者属Ⅰ度肥胖(中度);35.0~39.9者属Ⅱ度肥胖(重度);≥40者属Ⅲ度肥胖(极重度)。
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正常BMI范围为18.5~22.9;
目前诊断肥胖病多采用BMI的方法,BMI是一项比较准确且被世界广泛接受、采纳的诊断方法。
肥胖度测定:(实测体重- 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20%~29%者为轻度,30%~50%者为中度,>50%者为重度。
3.皮褶厚度
用卡尺测量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部位处皮褶厚度,正常20~40mm,>P85为肥胖,>P95为高度肥胖。有局限性已逐渐少用。
4.腰围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荷兰某大学对0~59岁的5800名男子和7000名女子做了调查。他们把这些志愿者分为3组:小腰围组:男子腰围102cm,女子>88cm。
5.腰臀比(WHR)
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径线(臀围),再算出其比值。正常成人WHR男性。
调查结果显示,小腰围和中腰围组一般的健康状况都比较好,大腰围组中高血脂和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比中、小腰围组高出2~4倍,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出4.3倍,心脏病患者多出3.5倍。因此,大腰围者需注意身体健康。
人体测量学指标如腰围、臀围、大/小腿围、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过度增加。实验室检查:有氧能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行为偏差。
体脂含量明显增加,体重指数符合肥胖。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