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症)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羊水过多的治疗内容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内容:

(一)治疗 羊水过多的处理,主要应视胎儿是否畸形,孕周以及羊水过多的程度而定,合并胎儿畸形者根据畸形的程度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当胎儿发育正常,轻,中度羊水过多无须处理,重度羊水过多可予以治疗,吲哚美辛是治疗羊水过多十分有效的药物,但副作用明显,当羊水过多引起腹痛或呼吸困难时,可行羊水穿刺。 1、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 处理原则为及时终止妊娠。 (1)慢性羊水过多孕妇的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心肺压迫症状,采用经腹羊膜腔穿刺,放出适量羊水后注入利凡诺50~100mg引产。 (2)采用高位破膜器,自宫颈口沿胎膜向上送15~16cm刺破胎膜,使羊水以每小时500ml的速度缓慢流出,以免宫腔内压力骤减引起胎盘早剥,破膜放羊水过程中注意血压,脉搏及阴道流血情况,放羊水后,腹部放置砂袋或加腹带包扎以防休克,破膜后12小时仍无宫缩,需用抗生素,若24小时仍无宫缩,适当应用硫酸普拉酮钠促宫颈成熟,或用催产素,前列腺素等引产。 (3)先经腹部穿刺放出部分羊水,使压力减低后再做人工破膜,可避免胎盘早剥。 2、羊水过多合并正常胎儿,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羊水过多的程度和胎龄决定处理方式,若妊娠足月,胎儿成熟,可以考虑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小,胎儿估计尚未成熟,宜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必要时住院观察。 (1)症状严重孕妇无法忍受(胎龄不足37周),应穿刺放羊水,用15~18号腰椎穿刺针行羊膜腔穿刺,以每小时500ml的速度放出羊水,一次放羊水量不超过1500ml,以孕妇症状缓解为度,放出羊水过多可引起早产,放羊水应在B型超声监测下进行,防止损伤胎盘及胎儿,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酌情用镇静保胎药以防早产,3~4周后可重复以减低宫腔内压力。 (2)前列腺素抑制剂——消炎痛治疗:消炎痛有抑制利尿的作用,用消炎痛期望抑制胎儿排尿治疗羊水过多,具体用量为2.0~2.2mg/(kg·d),用药时间1~4周,羊水再次增加可重复应用,用药期间,每周做一次B型超声进行监测,妊娠晚期羊水主要由胎尿形成,孕妇服用消炎痛后15分钟即可在胎血中检出,鉴于消炎痛有使动脉导管闭合的副作用,故不宜广泛应用。 (3)妊娠已近37周,在确定胎儿已成熟的情况下,行人工破膜,终止妊娠。 (4)症状较轻可以继续妊娠,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酌情用镇静药,严密观察羊水量的变化。 3、羊膜腔穿刺术(amniocentesis):羊膜腔穿刺的指征是当羊水过多引起子宫张力增高引起腹痛,或增大的子宫压迫引起呼吸困难,治疗目的是暂时缓解孕妇的压迫症状,争取时间促胎肺成熟;同时获取羊水检测L/S比值,判断胎肺成熟度,但是,羊膜腔穿刺术可以诱导宫缩,引起早产。 羊膜腔穿刺术的方法:术前行B超检查或术中B超引导以确定穿刺点,尽量避开胎盘附着的部位,并且穿刺能到达羊水池,定点后,以18号套针穿入羊膜腔,用静脉输液管把羊水引到放置在地上的容器,放液速度不超过500ml/h,放液量在1500~2000ml,拔出穿刺针后要局部压迫止血,术中要求无菌操作,术后B超检查,排除胎盘早期剥离,且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 无论选用何种方式放羊水,均应从腹部固定胎儿为纵产式,严密观察宫缩,注意胎盘早剥症状与脐带脱垂的发生,并预防产后出血。 (二)预后 一般情况下,羊水过多越严重,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在明显的羊水过多患者中,新生儿预后较差,尽管B超可以发现明显的胎儿畸形,但是对外表正常的围生儿仍要认真对待,因为部分胎儿畸形B超尚难发现,另外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较高,羊水过多者早产,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均使围生儿预后不良。 羊水过多对孕妇的影响主要是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由于大量的羊水突然抽提,导致宫腔压力减少,胎盘的儿面和母面的压力不平衡,使胎盘母面的血管破裂导致胎盘早期剥离,羊水过多者的子宫往往较大,子宫肌细胞过度牵拉,当羊水突然减少时,平滑肌细胞不能有效收缩,导致宫缩乏力,胎儿娩出后,就导致产后出血,另外,羊水过多者的胎位异常以致手术产率增加。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羊水过多治疗文章

猜你感兴趣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