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内容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内容:

新生儿败血症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抗生素: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 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 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 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 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 量:<1500g:3mg/(kg·d),1dl次,1500~2500g,3mg/(kg·d)分为12hl次,>2500g:5mg /(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 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 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 龄:<7d 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 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 量:<2000g:日龄为0~7d,50mg/(kg?d)分2次应用,>7d 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d,75mg/(kg?d)分3次应用,>7d 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 /kg,每8h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d。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3)链球菌败血症: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4)厌氧菌败血症: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剂量:日龄 ≤7d 15mg/(kg?d)分2次静脉应用。>7d 30mg/(kg?d)分2~3次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10d。    (5)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d。    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剂量同上。但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常被选 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1500g:10mg/(kg?d)1d1次;>1500g<2500g:10mg/(kg?d)分为 12hl次;>2500g:20mg/(kg?d)分为12hl次,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 需监测血清药物浓度。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 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 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细胞的输入  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3)交换输血  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 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 应等。换血疗法适应于经抗感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新生儿败血症。    (二)预后    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为10%~20%,其中早产儿尤其极低体重儿可达30%以上。预后的相关因素除与出生体重、地区差别有关以外,还与病原菌 的耐药性明显有关,特别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多重耐药机制是造成感染扩散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扩散的最重要与最易获得的系统为中枢神经(脑膜炎);其严重 结果往往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新生儿败血症中医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正盛邪实,治疗应以祛邪为主,病情进展,正气渐虚,治疔当以扶正祛邪,回阳固脱。    一、辨证治疗    1.正盛邪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黄芩、黄柏各6g,栀子、甘草各3g,黄连1.5g。黄疸重加茵陈、柴胡;抽搐加钩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鹤草。    2.正不胜邪    治法:益气温阳祛邪。方药:四逆汤加减。生地、败酱草各6g,人参、炙甘草各3g,附子2g,干姜1.5g。出血明显加阿胶珠、白芍;额出冷汗加黄芪。    二、专方验方    1.清宫粉: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g,每日2次。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2.火府丹:生地1Og,木通6g,黄芩1O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3.银翘生脉散: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陈茅根汤,茵陈1Og,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文章

猜你感兴趣

专家咨询

宋元宗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 [详情]

向TA提问

郑季彦

新生儿科 主任医师

擅长:暂无 [详情]

向TA提问

吴秀静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儿内科临床、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