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IDA)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内容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内容:

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治疗】    一般来说缺铁性贫下用中医治疗效果较好,但当病人Hb小于60g/L,并有继续出血, 单独中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用西药铁剂治疗,必要时可用肌内注射补铁。    1.病因治疗 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单纯的铁剂补充只能使血象恢复。如对原发病忽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2.铁剂的补充 铁剂的补充治疗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150~200mg即可。常用的是亚铁制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钙盐及镁盐亦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患者服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地恢复。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服后3~4天上升,7天左右达高峰。血红蛋白于2周后明显上升,1~2个月后达正常水平。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铁剂治疗仍需继续服用,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µg/L再停药。如果无法用血清铁蛋白监测,则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3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量。    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须及时补充者,可改用胃肠外给药。常用的是右旋醣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治疗总剂量的计算方法是: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3.4(按每1000gHb中含铁3.4g)×体重(kg)×0.065(正常人每kg体重的血量约为65m1)×1.5(包括补充储存铁)。上述公式可简化为: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体重(kg)×0.33。首次给注射量应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以后每周注射2~3次,直到总剂量用完。约有5%~13%的患者于注射铁剂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偶尔(约2.6%)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会有生命危险,故注射时应有急救的设备(肾上腺素、氧气及复苏设备等)。    (一) 口服铁剂    1.口服铁剂    ⑴ 硫酸亚铁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⑵ 富马酸铁 0.2 g/次,3次/日。含铁量较高,奏效较快。    ⑶ 枸橼酸铁铵 常配成10%溶液内服,10ml/次,3次/日。为三价铁,不易吸收,但能代替片剂。    ⑷ 力蜚能 为铁配体复合物。    ⑸ 速力菲 为琥珀酸亚铁。    2.注射用铁剂 有胃肠道疾病或急需增加铁供应者可选用。    ⑴ 右旋糖酐铁。    ⑵ 山梨醇铁:肌注局部有疼痛,全身反应同右旋糖酐铁。    (二) 纠正缺铁病因    1.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    2.治疗慢性胃肠疾患。    3.积极治疗慢性失血。    4.给易感人员以预防性铁剂治疗。    中医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关键,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而应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并配服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其疗效显著。    【预后】    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是否能治疗。治疗原发病、纠正饮食习惯及制止出血后,补充铁剂治疗可使血红蛋白较快地恢复正常。如治疗不满意,失败的原因常为: ①诊断错误:贫血不是由缺铁所致; ②合并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或尿毒症等)干扰了铁剂的治疗; ③造成缺铁的病因未消除,铁剂的治疗未能补偿丢失的铁量; ④同时合并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恢复; ⑤铁剂治疗中的不恰当(包括每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未注意食物或其他药物对铁吸收的影响等) 。 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关键,故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治法。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化源充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故补血不宜单用补血药,而应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并配服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其疗效显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缺铁性贫血治疗文章

猜你感兴趣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