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腹部肿块 腹水 腹痛 腹胀 呼吸困难 黄疸 咳嗽 皮肤瘙痒 脾肿大
外科 肝胆外科 感染中心 寄生虫
无特定人群
消化道传播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补体结合试验 肝、胆、脾CT检查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寄生虫检查 肝功能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重点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 1.补体结合试验 一般以羊或人的包虫囊液作为抗原,棘球蚴仍有活力的包虫囊肿患者阳性率可达70%~90%;包虫囊肿破裂或行包虫囊肿手术后短期内,由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抗原,其阳性率更高,此法诊断价值不如Casoni试验,但对判断疗效有帮助,切除囊肿2~6个月后,补体结合试验转为阴性,如手术1年后仍呈阳性,提示体内仍有包虫囊肿存在。 2.嗜酸粒细胞计数 正常值小于6%,平均为2%,患肝棘球蚴病时升高,通常在4%~10%,少数可达20%~30%,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常见于囊肿破裂病例,尤其是腹腔内破裂。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 这两种试验均为酶免疫检测方法,患者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8%,假阳性率分别为1.9%和1.3%,个别肝癌患者可呈假阳性反应。 【其他检查】 1.包虫皮内试验 (Casoni试验) 其方法是采用手术中获得的透明的包虫囊液,滤去原头蚴,高压灭菌后作为抗原,用生理盐水稀释(1∶100~1∶4)后,取0.2ml作皮内注射,形成约0.3cm直径的皮丘,15min后观察结果,阳性标准为皮丘扩大或红晕直径超过2cm,如在注射后6~24h呈阳性反应,称为迟发反应,仍有诊断价值,肝包虫囊肿的阳性率可达90%,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阳性率更高,患肺结核,黑热病或其他绦虫病的患者可有假阳性反应,包虫囊肿坏死或感染化脓后可呈阴性反应。 2.X线检查 囊肿位于肝膈顶部者可见膈肌抬高,活动度减弱,X线平片可显示右上腹有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可伴有钙化影,后者形态多样,有弧线状,厚壳状,浓密团块状或弥散性点条状,囊肿位于肝前下方者可见胃肠受压推移。 3.B超检查 肝包虫囊肿在B超下具有多种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肝泡状棘球蚴病在B超下表现为类似于肝癌的片状不规则实性肿块,与肝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强弱 不均,中间可有小的液性暗区。 4.CT检查 肝包虫囊肿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病灶,CT密度值接近水的相对密度(0~25HU),无增强效应,囊壁一般较厚,有时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影,囊内具有子囊是其特征之一,子囊的相对密度通常低于母囊,多个子囊的存在使病灶呈多房性,有人把肝包虫囊肿的CT图像分为3型:A型:子囊小而圆,分布于母囊发育的早期;B型:子囊大而不规则,几乎占据母囊全部容积,互相挤压呈花瓣状,子囊间有较厚的假隔分开;C型:病程较长的囊肿,其囊液的CT密度值较高(40~60HU),边缘或内部有钙化,少数小子囊位于母囊周边,当囊肿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等胆道梗阻表现,囊肿继发感染后,囊液CT密度值升高,并可出现气体,周围肝实质可见水肿改变。 肝泡状棘球蚴病表现为境界不清的片状低密度病灶,因其向外芽生的特点,子囊在病灶的边缘呈粗锯齿状凸出,增强扫描后更清楚,此为其特征性改变之一,病灶内有大小不一的液性区,使整个病灶呈“地图”状,约80%~90%的病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呈不规则斑块状,细颗粒状,结节状或圈状。 5.磁共振(MRI)检查 在T1加权图像上,包虫囊肿壁呈连续光滑,厚薄均一的低信号环状边缘;在T2加权图像上显示更加清楚,此为肝包虫囊肿的一个特征性改变,囊内容物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若母囊内充满子囊,囊肿呈多房性,在囊肿发生破裂感染后,囊壁形态变得不规则,内部信号不均匀。 6.放射性核素显像 肝包虫囊肿表现为边缘非常清晰的放射性缺损区,而肝泡状棘球蚴病则表现为境界模糊,边缘不规则的放射性缺损区。
诊断鉴别诊断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 ,食欲减退 ,恶心 ,呕吐和腹胀 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 ,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 ,荨麻疹,呼吸困难 ,咳嗽 ,紫绀 ,呕吐,腹痛 ,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鉴别诊断 1.肝囊肿 肝包虫囊肿 在B超和CT上的一些典型征象的出现率仅为65%,当缺乏这些典型征象时需与肝囊肿相鉴别,肝囊肿为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无牧区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囊肿壁一般较薄,在B超,CT或MRI上显示不清,囊内无子囊,部分肝囊肿内部有分隔,呈多房性,应与子囊鉴别。 2.肝脓肿 肝包虫囊肿继发细菌性感染后易被误诊为肝脓肿,两者均可有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时也难以区别,应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鉴别诊断,肝包虫囊肿因有厚韧的外囊,继发感染后的全身中毒症状一般较细菌性肝脓肿 为轻。 3.原发性肝癌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浸润性生长及发生转移的方式均酷似原发性肝癌,影像学上表现为肝内境界不清的实性肿块,亦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除流行病学史外,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多无肝炎 病史,AFP阴性而Casoni试验可呈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肿块内钙化灶,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肿块周边囊泡征象,一般可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 4.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大多全身情况良好,肿瘤在增强CT扫描上可为造影剂所充填,在MRI T2加权图像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核素肝血池扫描可见病灶呈过度充填,一般不难区别。 5.其他 肝包虫囊肿有时需与胆总管囊肿,Caroli病,胆囊积液,右肾巨大囊肿,胰腺囊肿 ,肠系膜囊肿 等鉴别,当肝包虫囊肿出现并发症时,原有的临床表现常被并发症所掩盖,容易被误诊,应详细诊断及鉴别诊断。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