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病原因

生理因素 (35%):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空腹,胰岛素性低血糖 ,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疾病因素(65%):

(1)下丘脑-垂体病变

(2)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肾上腺疾病,包括慢性肾病,艾迪生病和慢性肾功衰竭可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3)异位催乳素分泌综合征:包括未分化型支气管肺癌 ,肾上腺癌和胚胎癌。

(4)多囊卵巢综合征 。

(5)妇产科手术和局部刺激:包括人工流产 ,侵蚀性葡萄胎 或死胎引产后,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切除术,乳房局部刺激,包括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 ,结核和胸壁手术也可反射性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6)促进催乳素分泌的药物:

①麻醉药物:包括吗啡,美沙酮,蛋氨酸脑啡肽。

②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包括氟哌啶醇,氟非那嗪,氯丙嗪等,三环抗抑郁药物,阿肽,氯二氮革类,苯丙胺和地西泮。

③激素类药物:包括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RH)。

④抗高血压 药物:包括甲基多巴,利血平,维拉帕米(异搏定)。

⑤影响多巴胺代谢和功能药物:包括:A.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包括吩噻嗪,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吗丁啉,哌迷清(匹莫齐特);B.多巴胺重吸收阻断剂:诺米芬辛(苯异喹胺);C.多巴胺降解剂,包括利血平,甲基多巴;D.多巴胺转化抑制剂:阿肽。

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⑦苯二氮革类衍生物:包括二苯嗯唑氮革类,氨甲酰氮革,因忽顿,丙咪嗪,阿密替林,苯妥因,地西泮,氯硝西泮。

⑧组胺和组胺H1,H2受体拮抗药:包括5羟色胺,安非他明等,H1受体拮抗药,包括氯苯甲嗪,吡苄明,H2受体拮抗药甲氰脒胍。

⑨止吐药物:包括舒必利,丙嗪(普马嗪),奋乃静。

⑩其他:赛庚啶。

发病机制

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受下丘脑结节-漏斗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强烈控制,故任何损伤下丘脑的病变如肿瘤,放射损伤及炎症等都有可能使垂体PRL分泌增加,从而引起高PRL血症,一些垂体疾病(如炎症等)若损伤垂体柄则可使下丘脑转运到垂体PRL细胞的多巴胺减少而引起高PRL血症,某些非PRL性垂体肿瘤如GH瘤,ACTH瘤等可压迫垂体柄而引起高PRL血症,TRH具有很强的刺激PRL分泌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则能轻度地抑制PRL细胞对TRH的反应,故原发性甲减时可出现高PRL血症,30%~80%的终末期肾衰病人有轻至中度的高PRL血症,原因可能是这些病人的多巴胺代谢加快,肝硬化 时可因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而产生高PRL血症,一些胸部和乳房疾病如胸腔手术,胸部带状疱疹,乳腺炎等也可引起高PRL血症,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如支气管癌也可分泌PRL,产生高PRL血症,不过极为罕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疾病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