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图1)。

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 ,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相关阅读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病因文章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