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组)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恶性组织细胞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检查项目:

皮疹胰蛋白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溶菌酶酸性磷酸酶血常规骨髓象分析

检查内容: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患者就诊时血象正常者仅约10%,其余均有各种血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少数病例白细胞计数可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血细胞减少愈趋明显,成为本病的突出表现之一,约有半数患者在外周血片末端边缘易找到异常细胞(特别是用浓缩法或在白细胞层)。

2.骨髓象

在骨髓涂片 中多数仍可见到各系正常造血组织,分析241例骨髓涂片,有66.4%骨髓呈活跃或明显活跃;33.6%呈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由于病变呈灶性分布很不均匀,有时多次骨髓穿刺均未能找到恶性细胞,当各种恶性细胞混杂在骨髓涂片中出现时,可呈大小不等及多形性,细胞学形态的变化国内外描述并非尽同,1964年全国血液学术会议上,根据细胞形态特点,分成下列类型:

(1)异常“组织”细胞(恶性“组织”细胞):体积较大(20~40μm)外形规则或呈不规则圆形,胞质比一般原始细胞丰富,胞质深蓝或浅蓝色,深蓝者常无颗粒,浅蓝者可有少数或较多细小颗粒,可有数量不一的空泡,核可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枝状,偶有双核者,核染色质细致或呈网状,核仁显隐不一。

(2)淋巴样“组织”细胞:如淋巴细胞大小,外形和淋巴细胞或内皮细胞相似,可呈椭圆形,不规则圆形或狭长带有弯曲的尾巴,胞质呈浅蓝色,灰蓝色,含有较多细小颗粒,核常偏于一侧或一端,核染色质较细致,偶见核仁。

(3)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颇似单核细胞,但核染色较深或粗颗粒较明显。

(4)多核巨细胞:体积甚大,直径可达50μm以上,外形不规则,胞质浅蓝无颗粒或有少数细小颗粒,通常含有3~6个核或核成分叶状,核仁或隐或显。

(5)吞噬细胞:体积可以很大,单核或双核,椭圆形偏位,染色质疏松,核仁清晰,胞质中含有被吞噬的成熟红细胞或其碎片,幼红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等,一个吞噬细胞最多可吞噬20余个血细胞。

据我们观察,认为异常“组织”细胞及(或)多核“组织”细胞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淋巴样和单核样细胞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无特异性诊断意义,至于骨髓涂片中有多少异常的“组织”细胞即可诊断,一直无明确规定,1959年郁知非等报道的18例,骨髓异常“组织”占有核细胞的10.5%,最多达88%。

3.组织化学染色

本病特殊细胞的细胞化学反应多表现为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苏丹黑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糖原染色 多为弱阳性弥散反应;酸性磷酸酶 染色多为中等度强阳性反应能被酒石酸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染色弱阳性~中等阳性反应;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强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α-ASD氯乙酸萘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呈阴性反应,溶菌酶 染色阳性,α1-抗胰糜蛋白酶和α1-抗胰蛋白酶 阳性。

4.生化检查

有62%血清谷丙转氨酶 增高;54.3%尿素 氮增高;亦有部分病例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5.47.6%血沉增快,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

辅助检查

1.病理检查

淋巴结皮肤,肝脏,骨髓等病理活检找到恶组细胞。

2.X线

胸部X射线摄片多有改变,如:弥漫性或间质性浸润,散在的粟粒状及小结节状阴影,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但X射线表现一般为非特异性,而经常与并发症同时存在。

3.CT,MRI检查

发现头颅,腹部,肝,脾,腹膜后淋巴结及胸部等病变。

4.B超

肝脾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腹水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恶性组织细胞病检查文章

猜你感兴趣

专家咨询

贺常见

内科

擅长:消化道疾病、药理 [详情]

向TA提问

罗春姣

内科

擅长:呼吸道感染 [详情]

向TA提问

张延强

妇科

擅长:内分泌调节 [详情]

向TA提问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