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垂体瘤

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时间 : 2016-09-04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垂体瘤是在颅内的一种肿瘤,颅内肿瘤就一定是恶性的吗?其实不是,垂体瘤大部分是一种良性肿瘤。垂体在人体起着内分泌的作用,分泌许多激素,调节体内的许多代谢。那么,为什么会在垂体上长瘤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病机制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多...

  垂体瘤是在颅内的一种肿瘤,颅内肿瘤就一定是恶性的吗?其实不是,垂体瘤大部分是一种良性肿瘤。垂体在人体起着内分泌的作用,分泌许多激素,调节体内的许多代谢。那么,为什么会在垂体上长瘤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病机制

  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至今尚未明确。主要包括两种假说:一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机理,二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理。前者认为病因起源于下丘脑,在下丘脑的异常调控下,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增生以致产生腺瘤;垂体腺瘤只不过是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的表现形式之一。后者则认为是垂体局部因素使垂体细胞功能亢进状态,进而形成腺瘤。目前越来越多学者支持垂体腺瘤始发于垂体本身,因为下丘脑释放激素的过度分泌,极少引起真正的腺瘤形成,而仅仅是刺激相应垂体内分泌细胞增生及相应激素的分泌增加;垂体微腺瘤切除术显示,术后激素亢进症状迅速缓解,长期随访的复发率较低;组织学研究显示垂体腺瘤边缘并无增生的组织包围,表明垂体腺瘤并非下丘脑激素过度刺激所致。

  对杂合子女性垂体腺瘤患者X -染色体失活分析发现,各种类型垂体腺瘤均为单克隆起源,而正常的垂体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生组织则为多克隆性;分泌多种激素的垂体腺瘤起源于原始的多潜能祖细胞。这些资料使我们对垂体瘤的发生有了更新的认识:垂体瘤是单克隆发生的,即起源于一个原始的异常细胞;继而发生的单克隆扩增或得利于自身突变导致的细胞复制增殖,或得利于外部促发因素的介入及垂体自身的生长因素。因此基因突变可能是肿瘤形成的最根本的始发原因,而下丘脑激素和其他局部生长因子对已转化的垂体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增大及侵润可能起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3-5]

  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有关基因突变与垂体瘤的发生相关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较为明确的是gsp 癌基因与垂体GH腺瘤的密切相关性。gsp基因是由Gsαa突变而正式定义的一种新的原癌基因。Gsαa 基因是一个长约20Kb 的独立基因序列,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其碱基序列和结构功能已基本搞清,其点突变导致Gs蛋白αa2亚单位( Gsαa) 变异。Gs蛋白是G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功能是将刺激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传递到腺苷酸环化酶的催化单位上,促进环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是cAMP依赖性的,因此Gs蛋白与GH的分泌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MP还是一种生长介质,这样,Gs蛋白的改变可能又直接或间接地与肿瘤生长有关。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在垂体GH 腺瘤患者中较多的存在gsp 突变,而且这种突变仅在肿瘤细胞中被发现而在周围细胞中未发现,并且该突变具有明显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垂体GH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特异性的 gsp 原癌基因突变。除了gsp基因外,大量的研究表明ras基因突变以及c-myc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发展和恶性程度相关。此外,众多研究也表明许多抑癌基因可能也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 -1)基因、周期素依赖激酶((CDK)) 抑制物p27Kipl 基因、成视网膜细胞瘤( (Rb)) 基因、p53 基因等。除此之外,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众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下丘脑释放及抑制激素受体、神经内分泌蛋白-7B2 等也可能参与了垂体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较大的颅内肿瘤会是致命的,因为肿瘤会占据颅内位置,压迫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增高。而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垂体瘤会引起腺垂体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的减退。

关键词: 垂体瘤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垂体瘤的发病机制...”相似的文章

更多>>

垂体瘤疾病

1、颅平片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 2、CT垂体密度高于脑组织。 3、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可弥补CT的不足。 4、气脑...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