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草莓对糖尿病或者有哪些好处

时间 : 2016-09-01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是最令患者烦心的,有太多的食物不能食用。所以我们就要学会选择一些对我们自身有用的食物来调剂自我,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草莓对糖尿病的作用。草莓是十分好吃且很有营养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常吃草莓,好处多多。据报道,在召开的第16届国际自由基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是最令患者烦心的,有太多的食物不能食用。所以我们就要学会选择一些对我们自身有用的食物来调剂自我,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草莓对糖尿病的作用。

  草莓是十分好吃且很有营养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常吃草莓,好处多多。据报道,在召开的第16届国际自由基学会年会上宣布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吃草莓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

  就草莓对心血管健康问题(特别是草莓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进程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新研究发现,草莓提取物可以激活人体中的Nrf2蛋白质,增强人体内抗氧化及其它保护作用。该蛋白质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

  早期研究表明,常吃草莓可以降低饭后血糖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但是新研究首次发现,草莓提取物可以有效刺激防病蛋白质,揭示了草莓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科学机理。吃草莓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保持人体细胞、器官及血管健康,降低罹患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险。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草莓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草莓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草莓的4大食疗作用如下:

  饭前吃草毒缓解胃口不佳

  遇积食腹胀、胃口不佳时,可在饭前吃草毒60克,每日3次;

  齿龈出血、口舌生疮、小便少、色黄时,可将鲜草莓60克捣烂,冷开水冲服,每日3次。

  鲜草莓治疗干咳无痰

  干咳无痰,日久不愈时,可用鲜草莓6克与冰糖30克一起隔水炖服,每日3次;

  遇烦热干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时,可用草莓鲜果洗净榨汁,每天早晚各一杯。

  草莓调理胃肠道和贫血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功效。草莓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改善便秘和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脂血症均有一定效果。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草莓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

  相信大家已经正确的了解了草莓对糖尿病患者的有利的一面了,这只是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食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更要注意饮食,只要我们饮食得当的话就没什么大的问题。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草莓对糖尿病或者...”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