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中药可以治疗食管憩室吗

时间 : 2016-08-31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食管憩室是食管壁局限性离心外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和食物返流,是常见的食管良性疾病之一。可以单发或多发于食管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在咽与食管的连接部、食管中段平气管分叉附近和食管的膈上部分。本病在中医上属于噎膈的范畴。    一、中医发病病机若心情忧郁,久而不解,忧思...

  食管憩室是食管壁局限性离心外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和食物返流,是常见的食管良性疾病之一。可以单发或多发于食管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在咽与食管的连接部、食管中段平气管分叉附近和食管的膈上部分。本病在中医上属于噎膈的范畴。

  一、中医发病病机

  若心情忧郁,久而不解,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痰气交阻于食管,吞咽困难而成噎膈;若郁郁不乐,肝气郁结,不能鼓动血行,久积成瘀,与痰搏结,阻于食管,致咽下梗噎而成噎膈;若恣食肥甘,嗜酒无度,酿成湿热,日久结而成痰,阻碍气机,致瘀热内结,阻于食管而成本病。综上所述,本病由痰、气、湿热、瘀血交阻于食道所致。

  二、本病临证常见以下证型:

  1、痰气交结

  证候:咽食梗噎,有时口臭,吐痰,时有胸痛,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析:痰气交结于食管,故咽食梗噎、吐痰;气机郁结,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胸痛;痰气久郁,有化热之势,故口臭;舌苔白腻、脉弦滑也为痰气交结之象。

  2、痰热内结

  证候:咽下梗噎,胸痛较甚,口臭较重,咽干口苦,胃脘痞满,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痰热内结,上阻食道,故咽下梗噎、口臭,咽干口苦;痰热阻中,脾失健运,故胃脘痞满;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故胸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也为痰热内结之象。

  3、瘀热内结

  证候:饮食难以咽下,胸骨后持续灼痛,进食辛辣食物加重,口干苦,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

  辨析:瘀血内结于食道,故饮食难以咽下;瘀热互结不化,故胸骨后持续灼痛、口干苦;进食辛辣食物则助热而致瘀热更甚,故胸骨后的痛加重;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也为瘀热内结之象。

  三、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本病以祛邪为主。以顺气化痰、清热燥湿、降逆和胃、活血化瘀为大法。

  1、痰气交结

  治法:理气化痰,兼以清热。

  方药:四七汤(《简易方口加味。苏叶10g/制半夏12g、厚朴12g、获等12g、生姜9g、大枣10g。若气郁较甚可加柴胡、帜壳、郁金、陈皮、香附以理气解郁;若口臭口干较甚可加黄连、黄苓以清热。

  2、痰热内结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千金方》)。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2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大枣10g。若胃脘痞满较甚,可于上方加川朴、苍术以燥湿除满;若热邪较甚,大便秘结,可于上方加大黄、瓜蒌以清热化痰、通便。

  3、瘀热内结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2g、柴胡12g、枳壳12g、川芎12g、桔梗10g、牛膝12g、黄连9g、黄芩9g、栀子10g。若瘀血较甚,可于上方加丹参、降香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若挟有湿邪,可于上方加苍术、川朴、陈皮以燥湿理气。

关键词: 食管憩室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药可以治疗食管...”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