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癌

防治胃癌生活饮食双调控

时间 : 2016-08-30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晚餐吃得过饱、过晚,或者是夜间食用油炸、煎制、烧烤的食物,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并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呢?从生活和饮食两方面入手,做好胃癌的保健工作。   胃癌饮食保健1、定时定量:要做到每...

  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晚餐吃得过饱、过晚,或者是夜间食用油炸、煎制、烧烤的食物,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并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呢?从生活和饮食两方面入手,做好胃癌的保健工作。

  胃癌饮食保健

  1、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飢或过饱。

  2、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3、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4、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6、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7、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8、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9、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胃癌生活保健

  1、嗜烟。香烟中多种有害物质对青年人胃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酗酒。经常过量饮酒,致使胃部屡屡遭受乙醇的刺激,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黏膜重度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3、饮食不当。相当一部分青年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嗜食咸鱼、咸肉、咸蛋等腌制食品,或喜好熏烤食物,些食物中含硝酸盐较多,在胃内可转化为亚硝胺类化合物,此化合物是诱发胃癌的“元凶”。再者,熏烤食物所含的致癌物质3,4-苯并芘可增加60倍。有的青年吃饭经常狼吞虎咽或食之过饱,加重了胃肠负担。还有的年轻人对新鲜蔬菜不感兴趣,而新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能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形成的维生素c。

  4、精神紧张。社会上的竞争使青年人心理压力增加,而精神上处于持续应激状态,亦会反馈性地诱发胃部疾病以致胃癌。

 

关键词: 胃癌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防治胃癌生活饮食...”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胃癌疾病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