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麻痹

小儿麻痹症的中医的治疗方法

时间 : 2016-08-30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小儿麻痹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治法    1、邪犯肺胃    症状体现: 发热出汗、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方剂:

  小儿麻痹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治法

  1、邪犯肺胃

  症状体现:发热出汗、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滑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l剂。

  2、邪注经络

  症状体现:肺胃症状消失后3—4日,发热又起,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瘫痪以下肢为多,可发生于一侧,亦可两侧并见。面部瘫痪见口眼歪斜,亦可兼见腹肌瘫痪、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舒通经络。

  方剂:三妙丸加减。

  组成:黄柏10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15克,忍冬藤15克,防己10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气虚血滞

  症状体现:热退后肢体麻痹、痿软无力,出现瘫痪、面色萎黄、易出汗。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党参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4、肝肾亏损

  症状体现:肌肉痿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剂:七宝美髯丹加减。

  组成:何首乌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敷外蒸法

  1、桑枝15克,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煎汤,加黄酒1盅。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脉流通。

  2、醋蒸气疗法:将鹅卵石烧红,淬醋产生蒸气,熏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经软坚、改善挛缩以达到纠正硬瘫的畸形,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等症状。

  三、针灸疗法

  1、上肢瘫痪者,取肩髃、肩贞、臑上、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等穴;面神经瘫痪者,取颊车、地仓、合谷;膈肌瘫痪者,取膈俞、期门、鸠尾;腹肌瘫痪者,取中脘、梁门、气海;膀胱肌瘫痪者,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百会。

  2、电针治疗后遗症,每次通电半分钟,重复通电3~4组。

  四、推拿疗法

  1、上肢瘫痪:攘法,自大椎、肩井、肩髑、曲池、阳边,往返5分钟;拿法,施于上肢内侧;擦脊柱(颈椎至第五胸椎)5~10分钟。

  2、下肢瘫痪:攘法,自腰部以下攘到下肢前后侧;拿法,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

关键词: 小儿麻痹症 麻痹
分享到: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