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湿疹

预防湿疹的7种果蔬

时间 : 2016-08-28 07:40:03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夏天来了,困扰着人们的湿疹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一项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需要我们要引起重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我们的饮食预防湿疹的发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关于预防湿疹该如何合理饮食。湿疹的病因很复杂,关键在于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即对外界各种刺激非常敏感。包括...

  夏天来了,困扰着人们的湿疹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一项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需要我们要引起重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我们的饮食预防湿疹的发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关于预防湿疹该如何合理饮食。

  湿疹的病因很复杂,关键在于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即对外界各种刺激非常敏感。包括食物因素,如鱼、虾、蟹、奶制品、特定蔬果;吸入物,如皮屑、尘螨等;各种理化刺激,如动物皮毛、染料及含镍、铬、汞的化合物,以及日光、潮湿、多汗、搔抓等。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精神紧张、劳累、内分泌紊乱等,也会成为发病因素。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发病初期通常都是从湿疹开始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可能出现过敏引发的湿疹,直到2岁前都是过敏性皮炎高发阶段。2岁后,儿童逐渐接触社会。随着消化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食物引发的皮肤和消化道过敏症状开始减少,吸入物过敏的情况则越来越多。

  有些湿疹往往找不到明确病因,且多复发率,因此做好预防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有效防治湿疹和预防湿疹的发生,中医专家给大家推荐几道蔬菜,建议湿疹患者长期服用:

  1、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好湿疹顽症。

  2、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3、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本草从新》说它能利湿去风,故对急慢性湿疹者有益。

  4、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湿。有医药书中说它治疮毒,皮肤湿疹也可以说是一种疮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湿热则湿疹可愈。《滇南本草》载:治诸疮脓血流溃: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这与顽固性湿疹伴感染相似。简单有效的食法以煎汤服用为宜。

  5、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6、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7、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以上介绍的蔬菜对于预防湿疹挺有效的,湿疹患者可以长期食用可以缓解病症,如果病症严重的,要及时就医获得治疗。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湿疹的困扰。

关键词: 湿疹
分享到: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