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炎

按摩方法治疗鼻炎有明显效果

时间 : 2016-08-25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现在正逢冬春季节交替之际,专家指出,季节变换是诱发鼻炎的重要时期,患上鼻炎除了西药治疗措施外,穴位按摩术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具体的是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这种措施不仅对于治疗鼻炎效果很明显,而且还可以治疗其它疾病。   一、民间治鼻炎按摩术按摩要求:取坐势,按...

  现在正逢冬春季节交替之际,专家指出,季节变换是诱发鼻炎的重要时期,患上鼻炎除了西药治疗措施外,穴位按摩术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具体的是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这种措施不仅对于治疗鼻炎效果很明显,而且还可以治疗其它疾病。

  一、民间治鼻炎按摩术

  按摩要求:取坐势,按摩时须全身放松,呼吸平和。病情轻者每日早晚可各按摩一次,一周内即有显效;病情重者,每日早中晚须按摩三次,二十天左右即见疗效。如坚持按摩,可获痊愈。

  第一式:热指快速推拿鼻梁

  先将双掌用力搓得火热火热,接着以左右两手的中指指肚同时夹紧鼻梁两侧,并顺着鼻梁用力向上推至神庭穴(发迹边沿),紧接着又向下推至鼻翼旁,推行速度宜快,一上一下为一次,须快速推一百次左右,使鼻腔内有火热火热感为佳。

  第二式:热指按揉“三穴”位

  第一式结束后,再将双掌搓得火热火热,仍以左右两手中指指肚分别按揉以下三穴位:

  1.迎香穴(鼻翼两旁凹陷处),按揉方法:将双手中指指肚压在迎香穴上用力按揉一分钟左右,以有酸疼感为佳。

  2.搓揉鼻准(俗称鼻尖子),揉搓方法:用左右两手中指指肚同时夹紧鼻准,用力揉搓一分钟左右,以鼻腔内有火热感为佳。

  第三式:热掌抚揉面庞与鼻腔

  第二式结束后,再将双掌搓得火热火热,抚按于脸庞上,片刻,再以双掌同时用力由上至下反复揉搓脸庞和鼻腔,搓揉次数宜多。要使脸庞和鼻腔都有热感为佳。

  鼻炎按摩术的两个要点:1.必须先将双掌搓得火热火热,再开始按摩始可有效;2.在按摩鼻梁和鼻准时,必须要使鼻腔内有燥热感才有佳效。

  二、按摩鼻部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5大症状:鼻塞打喷嚏鼻痒、流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以上症状尤其在清晨和季节变换期间很明显,而且反复迁延难愈。以下推荐一套按摩鼻部的鼻保健操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和缓解鼻塞,效果很不错,鼻塞时揉之即通,过敏性鼻炎者1月后也可见效。

  揉迎香、鼻通、印堂穴,捏鼻、擦鼻翼各1~2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有病时每日可增加1~2次。

  迎香:位于鼻之两旁、鼻唇沟中。是治鼻塞、不闻香臭之要穴;

  鼻通:位于鼻之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

  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

  揉鼻通和印堂穴可散鼻的局部郁热以通鼻窍。

  另外,捏鼻、擦鼻翼可促进鼻部血液流通,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通鼻窍之效。

  上面是按摩方法治疗鼻炎的相关介绍,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儿童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患病人群,这很多时候是因为婴儿鼻腔里的鼻毛比成年人的鼻毛要少,容易成为细菌的入侵对象,所以家长应该做好儿童鼻炎疾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鼻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按摩方法治疗鼻炎...”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炎疾病

1.前鼻镜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鼻粘膜色泽和形状及分泌物性质和存在部位判断鼻炎的类型。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鲜红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粘膜暗红,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堪状,分泌物为粘脓性。变态反...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