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斜视

斜视的常识性知识是什么

时间 : 2016-08-24 07:40:04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斜视之后,都会表现得非常担忧、惊慌,斜视治疗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是还是要趁早带孩子去医院救治。对于斜视,可能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下面我们一起跟专家去了解一下吧。如视物时一眼正视而另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少数可偏向上方或下方),呈不平行的交驻或分开现象,医学...

  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斜视之后,都会表现得非常担忧、惊慌,斜视治疗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是还是要趁早带孩子去医院救治。对于斜视,可能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下面我们一起跟专家去了解一下吧。

  如视物时一眼正视而另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少数可偏向上方或下方),呈不平行的交驻或分开现象,医学上长为斜视。偏向鼻侧的称为内斜,偏向颞侧的称为外斜,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俗称的“斗鸡眼”与“斜白眼”。斜视可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也称麻痹性斜视)。前者是占8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水平斜视,即内斜或外斜,而且发病几乎都是儿童。据国内调查统计,斜视的发病率在儿童期为1-2%。可见斜视是一种常见病。

  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患有斜视,就应该及早诊治,千万不可相信某些不科学的说法,如“等孩子长大以后慢慢好的”等说法,如延误诊治时机,将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正常人的双眼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即开始,一直可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1-3岁尤为关键。在此期间,如果小孩出现了影响或破坏双眼视觉的眼疾,同时又未能及时治疗,过了视觉发育期,则双眼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可能再恢复。

  对于总是固定在一只眼的内斜视儿童,必须及时了解他的双眼视力情况。因为有内斜的儿童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斜视眼与非斜视眼所见的物像不仅不能融合成一个物像,反而会相互干扰,甚至还会影响非斜视眼视物清晰度。为了保证非斜视眼能看清物像,大脑视觉中枢就会对斜视眼的视觉产生抑制,久而久之,会形成所谓斜视性弱视。少数发病较晚的儿童,发病时往往会感到视物出现双影,这在医学上称为复视。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家长必须带孩子去医院诊治。此外 ,还有少数儿童患有非共同性斜视,如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症,孩子会出现歪头,值得家长注意。

  宝宝的视力差,需要有适宜的光线刺激和形觉刺激,否则可能变成弱视甚至致盲。宝宝喜欢盯着电视看,眼科专家表示,虽然电视画面对眼睛也是有效刺激,但不能长时间看,且不能离电视太近,以免被辐射。

  一周岁以下是宝宝视力发育敏感时期,如果没有障碍,视力会发育很正常;若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病,不仅会阻碍视力发展,甚至会致盲而不可逆转。对此,专家建议,适宜的光线刺激和形觉刺激是对宝宝的视力发育是有益的,过于太强光线很容易对宝宝的眼睛造成伤害。所以家长们可要注意了,如果是有先天性眼病要及早治疗。

  经过上文的叙述,相信大家对“斜视的常识性知识是什么”都有了确切的理解了吧。专家提醒:孩子的眼部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不能让任何的细菌、疾病入侵眼睛,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斜视,立马需要治疗,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斜视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斜视的常识性知识...”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斜视疾病

斜视患者的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以下是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①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②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