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贫血

治疗贫血的有效中医方法有哪些?

时间 : 2016-08-24 07:40:04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在中医上,贫血有“血虚”之称,通常情况下,贫血是由失血过多和生血不足两大原因引起的,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贫血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就目前来说,用补肾的方法作为治疗贫血的方法,在比较有效的中医治法,然后才是中药食疗方法,这些中医方法对身体的伤害较小,值得推崇。最为有效的贫血中...

  在中医上,贫血有“血虚”之称,通常情况下,贫血是由失血过多和生血不足两大原因引起的,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贫血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就目前来说,用补肾的方法作为治疗贫血的方法,在比较有效的中医治法,然后才是中药食疗方法,这些中医方法对身体的伤害较小,值得推崇。

  最为有效的贫血中医治法:

  1、补肾活血法。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借以解除"髓海瘀阻"和免疫异常所致的骨髓抑制,从而有利于造血细胞的生长。与祖国医学的"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相一致。临床上对于用补法治疗效果不著而又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补肾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提高部分病人的疗效。

  2、补肾生髓法。以补肾为主治疗再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中医治法,实验也证实治疗再障的有效方剂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

  3、滋阴助阳法。适用于具有肾阴虚和肾阳虚证候者,或阴虚阳虚证候均不明显者。方用大菟丝子饮加壮阳之品。

  4、滋补肾阴法。适用于急性再障及部分慢性再障以肾阴虚证候为主者,此型特点为出血现象明显,发热较常见。临床上除血虚症状外,还有身热衄血,手足心热,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盗汗,大便干,腰膝酸软,舌苔少,脉细数。方用大菟丝子饮加减。

  5、补肾壮阳法。适用于再障以阳虚症状为主者。临床表现除血虚症状外,还兼有形寒肢冷,面肢浮肿,自汗,出血轻或无,便溏,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虚大,或沉细。方用右归丸加减。

  6、补肾解毒法。有作者认为再障的发生与毒邪有关,在补肾前提下加用清热解毒药物,因为少数患者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再由于外邪的入侵常能使病情加重。主要用于急性再障伴有发热者,对慢性再障也有一定疗效。

  7、益心脾法。适用于具有心脾两虚证候者,多用于慢性再障病情较轻者,常伍用补肾药物治疗再障。证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纳呆,腹胀脘闷,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方用归脾汤加味。

  8、益气生血法。适用于仅有气血两虚证候,而阴阳五脏证候尚不明显者。多为慢性再障的轻型病例,为治标的辅助治疗。证见:面色不华或萎黄,眩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儒细。常用方为八珍汤加减。

  中医上认为,小儿的贫血可以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在中药上,推荐使用的药物有小儿健脾丸、启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效果都非常不错,家长们可以用来借鉴参考,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药。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尽早确立小儿是否是贫血症患者。

关键词: 贫血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治疗贫血的有效中...”相似的文章

更多>>

贫血疾病

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一)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二)MCV及MCHC 的测定。 (三)外周血涂...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