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贫血

该如何防治贫血?

时间 : 2016-08-24 07:40:04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有些人常常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当贫血发生了以后,更是觉得是小病。近几年专家指出,如果长期的贫血不能够加以关注和治疗,那么将会影响身体其它器官的正常运转,危害是极大的。并且专家还针对如何防治贫血作出了以下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详细的了解。   一.防治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

  有些人常常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当贫血发生了以后,更是觉得是小病。近几年专家指出,如果长期的贫血不能够加以关注和治疗,那么将会影响身体其它器官的正常运转,危害是极大的。并且专家还针对如何防治贫血作出了以下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详细的了解。

  一.防治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括病因治疗。对有失血表现的如月经过多、消 化道急慢性出血、钩虫病、痔疮出血及造血不良,如吸收铁、叶酸、维生素B12障 碍等应及时查明原因,补充造血原料,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溶血性贫血应了解诱 因积极预防,如输血、饮食蚕豆、某些药物等,努力避免致病因素,脱离某种环境或不作剧烈运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如抗肿瘤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及治疗期限。 与人体过敏体质有关的药物,如氯霉素、他巴唑、水杨酸类、消炎痛、冬眠灵等,亦 应引起重视,慎用此类药物。对从事X线及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防护,定期检测血象。开展对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可减少部分由病毒 感染 引起的贫血的发生。

  二.劳逸结合:

  对溶血性贫血,慢性轻、中度者可适当活动,重度者应卧床休息 1至2 星期,待症状缓解后可起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对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性贫血可根据病情减轻工作,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练功十八法、鹤翔桩气功等,严重时可考虑卧床休息。对造血障碍性贫血根据病情如血红蛋白低于5 克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居室清洁,避免探视,严禁接触感冒者,防止交叉感而加重病情。恢复期应注意适当休息与活动。运动量以活动后不感觉心慌、气短疲劳 加重为度。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三.饮食调摄:

  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 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 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 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这就是专家介绍的如何防治贫血的介绍,相信看了这些介绍,大家对贫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是对贫血的病院和饮食调理有了自己的见解,其实了解贫血的知识,不但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周围的亲戚和朋友,希望大家把了解的这些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 贫血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该如何防治贫血?”相似的文章

更多>>

贫血疾病

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一)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二)MCV及MCHC 的测定。 (三)外周血涂...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