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病

穴位敷贴治疗胃病效果好

时间 : 2016-08-27 07:40:02 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中医在胃病的治疗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竟吃西药会对胃部产生刺激,时间长了也会造成胃部损伤,是不利于长期的胃病治疗的,而且现在穴位贴敷疗法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治疗方法,完全避免了不良的胃部刺激。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

  中医在胃病的治疗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竟吃西药会对胃部产生刺激,时间长了也会造成胃部损伤,是不利于长期的胃病治疗的,而且现在穴位贴敷疗法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治疗方法,完全避免了不良的胃部刺激。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药物吸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面积为1.5~2m2,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相对于内治法而言,体表穴位贴敷更有其独特的优点,药物可直接到达病灶部位,药最少、疗效大、无任何痛苦、且治疗费用低、使用方便。

  2、穴位刺激:穴位贴敷疗法根据药物的属性,辨证用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穴位进行吸收,刺激皮肤腧穴及经脉,通过经脉气血,输布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去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药剂学中归属于经皮给药系统,它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穴位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因为穴位皮肤角质层较薄,有利于药物吸收。因此,药物贴敷于特殊穴位,能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海鲜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3、中医敷贴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4、以下患者忌用贴敷疗法: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者。

  胃病患者可以考虑选择穴位贴敷疗法来调理肠胃。对于胃病这种慢性病,想要治疗好也不能指望朝夕之间就有好的效果,除了接受中医治疗以外,患者自己也要注意胃部保养事宜,管不住自己的嘴,再好的治疗方法也是徒劳。

              祛疤亲身体验                                 两次激光祛疤,疤痕真的掉了。                 祛疤啦祛疤啦~~~                 做了冷冻祛疤,疤是没了,但痕还在啊~                

关键词: 胃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穴位敷贴治疗胃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胃病疾病

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 ,胰泌素等测定。 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