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腹泻

秋季腹泻来势凶

时间 : 2016-07-08 09:38:13 来源:互联网

[摘要]

秋季腹泻来势凶

秋季腹泻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和不同程度腹泻为症状的疾病,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成人也可被感染而发病。此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

当人们仍对打一针流感疫苗就能预防流感而津津乐道时,一种人们熟悉的疾病――秋季腹泻,又悄然龚击了毫无准备的人们。连日来,因腹泻到北京儿童医院等各大医院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日门诊的人数由平日的2500-3000人,猛增到4000人左右。

不可小视的“拉肚子”

据专家介绍,腹泻病主要是由轻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达到300-400万,仅次于呼吸疾病而占第二位。该病每4-5年流行一次,今年又是秋季腹泻发病的高峰期。

在家也能治腹泻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腹泻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腹泻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北京市儿童医院保健科刘纪平主任向记者介绍,腹泻导致体内水分及电解质的大量丢失,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主要原因,而且患儿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

为此,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尤为重要。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市场上出售的饮料不给病人喝。对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在奶中加一倍的水,每3小时喂一次。为预防脱水的发生,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每次腹泻后,都需要补充由医院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即ORS)所的液体约50-100毫升,大于2岁的儿童,则需要每次补充100-200毫升。

腹泻该不该禁食

过去的观点是孩子一旦拉肚子,就应该停止进食,保持静止休息。家长们一看到孩子腹泻,就抱着去打点滴,而医生们也多认为是最好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让胃肠道休息,又补充了营养和液体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腹泻时胃肠道并没有完全丧失吸收功能,而此时采取禁食的做法会造成营养不良。正确的做法是:对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喂乳;不到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喂衡粥、面条,适量加些蔬菜、鱼泥、肉末、水果,可适当补充香蕉以避免缺钾。给患儿吃的食物要煮烂、捣碎,以利于消化。等腹泻停止一周后,仍需每日多吃一餐,直到患儿体重恢复正常为止。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儿童医院的专家认为,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无需进行静脉注射,只要注意补充液体就行了,如用口服液盐,就减少了患儿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加重、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精神不好抽搐、腹泻次数增多、腹胀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特别揭示:秋季腹泻病程一般为5-8天,其间除注意补充液体外,还要注意患儿有无心率加快等症状,近年来因肠道病毒导致心肌损害的病例在逐渐增多。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鼓励母乳喂养、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等等,并对患病期间的孩子,注意饮食的搭配,以防出现营养不良。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秋季腹泻来势凶”相似的文章

更多>>

腹泻疾病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 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 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