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秋冬季提防宝宝中耳炎

时间 : 2016-06-08 14:05:44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专家指出,秋冬是婴幼儿中耳炎高发期,感冒、喂乳姿势不正确均可引发小儿中耳炎提醒1:BB不吃奶,中耳炎作怪李女士近日特别苦恼,她6个月的宝宝最近总是不肯吃奶,而且整天哭闹,夜夜烦躁不安。无奈,她送宝宝到

专家指出,秋冬是婴幼儿中耳炎高发期,感冒、喂乳姿势不正确均可引发小儿中耳炎

提醒1:BB不吃奶,中耳炎作怪

李女士近日特别苦恼,她6个月的宝宝最近总是不肯吃奶,而且整天哭闹,夜夜烦躁不安。无奈,她送宝宝到医院检查。经诊断,李女士的小孩原来患上了中耳炎。

据医生介绍,秋冬季节,婴幼儿因感冒引发中耳炎的十分多见。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小儿常会感觉到耳深部搏动时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儿童会诉耳痛,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会加剧耳痛,所以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

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小儿中耳炎。他特别指出,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小儿积极治疗,不可拖延。

为什么小儿易患中耳炎呢?医生指出,这主要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小儿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提醒2: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预防小儿中耳炎,必须做好小儿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平时要注意小儿的口腔卫生,小儿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小儿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据介绍,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即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家长,65%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婴幼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小儿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最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中心确诊。一般来说,小儿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修补。

提醒3:喂乳不正确引发BB中耳炎

医生还指出,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以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中耳炎预防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秋冬季提防宝宝中...”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