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眼病

四大眼病让你失去光明 中医四方让眼睛亮起来

时间 : 2016-05-25 09:23:02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摘要]

数据显示,全世界致盲的四大眼病是: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些眼病如未能及时诊治,常会引起失明。所以,对这四大致盲眼病不能掉以轻心。

数据显示,全世界致盲的四大眼病是: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些眼病如未能及时诊治,常会引起失明。所以,对这四大致盲眼病不能掉以轻心。

四大眼科顽疾让你失去光明

一、白内障

白内障是引起失明的第一大眼病,由于晶状体变浑浊造成。多见与60岁以上的人群,一旦确诊,就应尽早考虑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引起永久性失明。在中老年朋友中假如出现视力越来越差、眼前有黑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建议:平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不能常常用手揉眼睛,多吃胡萝卜、鱼类等食物。每隔45分钟就应远眺一次。

二、青光眼

据了解数据显示,青光眼病人中双眼失明的病人比例达15.8%,单眼失明的病人比例达16.9%,多数病人早期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一旦有所觉察,损伤就比较严重了,早发现是关键。

建议:近视眼度数在600度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假若有眼肿等不适,每隔半年就应检查一次。

三、眼底黄斑病变

此病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假使出现视物变形、感觉变暗、眼前出现小的黑影飘动等情况,就应高度重视。目前治疗眼底黄斑病变的方法有许多,一定要尽早发现,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建议:糖尿病病人是眼底黄斑病变的高危人群,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每年必需查一次眼底。

四、角膜病变

角膜位于眼睛的最外层,最容易受到外伤,使角膜浑浊甚至是失明。在角膜病变中,角膜炎发病率很高,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就会引起失明,可能需要角膜移植。一旦出现怕光流泪,看不清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病变。

中医四方让你的眼睛亮起来

1、清热明目茶

原料:生地麦冬菊花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明目;

做法:将生地、麦冬、菊花、金银花一同加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后,闷上20分钟左右,就可以饮用。

小编推荐:中医明目养眼的偏方验方中医明目养眼法之外敷方

2、五味蜜茶

原料:五味子密蒙花蜂蜜绿茶

功效:养阴清热,缓解眼干,增强视力。

做法:首先将五味子倒入锅内,稍微翻炒出香味后关火,放置一边备用,在锅内加水,水开以后加入蜜蒙花、绿茶、翻炒过的北五味子,同煮3分钟左右,然后关火将煮好的水倒入茶壶内,等水微凉以后加入蜂蜜拌匀调味,即可饮用。

3、决明子茶

材料:决明子10克、菊花5克、山楂15克。

做法:决明子略捣碎后,加入菊花、山楂,以沸水冲洗,加盖焖约3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主治头部晕眩,目昏乾涩,视力减煺。

4、霜桑叶茶

原料:霜桑叶15--20克

功效:润眼明目治疗眼干眼热眼昏。

做法:霜桑叶水热煎过滤,放凉用干纱布浸汁敷眼,或者热熏。

这四个中医小方,可以去除眼部不适。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四大眼病让你失去...”相似的文章

更多>>

眼病疾病

眼睑检查:一般是在自然光线下用望诊和触诊检查。 主要观察:①眼睑有无先天异常,如眼睑缺损、睑裂狭窄、上睑下垂等。②眼睑皮肤异常,如红、肿、热、痛、皮下气肿、肿块等。③眼睑的位置异常,如比较双侧睑裂的宽...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