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哮喘

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几种

时间 : 2016-05-12 13:59:47 来源:求医网

[摘要]

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几种?哮喘早已规范化治疗。需要长期用药,一般3个月评价一次治疗效果,根据评价效果调整用药。吸入剂信必可都保、或...

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几种?哮喘早已规范化治疗。需要长期用药,一般3个月评价一次治疗效果,根据评价效果调整用药。吸入剂信必可都保、或舒利迭时必用之药,只要使用方法正确,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治疗哮喘没有偏方秘方,不要上当,免得耽误治疗。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几种?

(1)尽量避免所有类型的β阻滞药,包括选择性β2阻滞药、β阻滞药的外用制剂等。

(2)对于职业性哮喘,在症状出现后的头6个月内,如能彻底避免暴露职业性因素,甚至有望完全康复。

患者教育

(1)建立合理的预期,令患者明白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经过长期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人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2)教会患者识别诱因。

(3)教会患者哮喘的先兆、症状、自我监测和自救。

(4)确保患者正确掌握吸入制剂的用法。

(5)帮助患者理解缓解发作药和控制发作药的区别。由于控制发作药无法迅速解除患者的症状,很多不知情的患者对控制药的依从性很差。患者教育可显著提高控制药的依从性。

(6)良好的患者教育有助于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

部分药物既可通过口服或注射达到全身给药,也可以通过吸入达到局部给药。气道给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气道局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作用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地降低全身副作用。

气道给药技术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1)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控制发作药,此类药物的问世革新了哮喘治疗的面貌。ICS只是控制哮喘的病情,但无法根治哮喘。停药数周至数月后病情逐渐恶化,一般不会出现病情急剧反跳。

(2)对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程度的哮喘患者均有益处,长期规律用药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避免气道的不可逆改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3)与β2激动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4)长期低剂量(400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是安全的,主要副作用在于给药的局部,如声音嘶哑、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改进给药技术或者在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加以减轻;全身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5)大剂量(>1000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时就有可能出现全身副作用,目前已知的有:容易出现瘀斑(因为皮下组织变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密度降低。

(6)没有证据表明ICS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活动性肺结核也不是ICS的禁忌症。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哮喘 哮喘治疗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治疗哮喘的方法有...”相似的文章

更多>>

哮喘疾病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三、呼...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