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炎

10个关于慢性鼻炎的护理措施

时间 : 2016-04-08 14:51:51 来源:求医网

[摘要]

慢性鼻炎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多,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健康被疾病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在治疗该疾病时,注意做好患者的护理保健,避免因为护...

慢性鼻炎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多,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健康被疾病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在治疗该疾病时,注意做好患者的护理保健,避免因为护理不当加重病情,很多慢性鼻炎患者对于如何护理慢性鼻炎疾病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给我们带来的介绍。

慢性鼻炎护理措施:

1、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病人,遵医嘱给予血管收缩剂,如0.5%~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向病人介绍正确的滴鼻方法,并告知不要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2、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单纯性鼻炎病人,可选用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微波、激光、冷冻、射频等治疗方法。对于需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应配合医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3、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耐心地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焦虑心情,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并帮助病人配合医师找出发病原因,进行正确和及时的治疗。

4、健康指导,向病人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戒烟;改善环境,注意在不利环境中的保护,如在粉尘环境中工作时要佩戴口罩,在有剧烈气温变化的环境中工作时应注意降温或保暖。

5、饮食宜易消化吸收食物。忌食生冷、烟、酒、辛燥刺激之品。应多吃新鲜的食物或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牛乳、蛋、大豆、肉等与谷类食物。

6、用温开水将鼻腔结痂洗净,再以棉签蘸生蜂蜜涂鼻腔患处,每日1次,至鼻腔无痛痒,无分泌物结痂,嗅觉恢复为止。

7、采用自我鼻按摩手法,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摩眼内角鼻梁处,由上到下为1次,共80次;用中指揉按在鼻翼两旁约1厘米处,作旋转状按摩,共70次;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摩眉心中央,然后沿眉毛向外按摩到两侧太阳穴,共60次。可反复按摩,早、中、晚各一次。能有效地防止鼻炎的发生与改善已患慢性鼻炎的病情。

8、鼻塞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亦可防止带菌粘液逆入鼻咽部并发中耳炎。

9、增加体育锻炼,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打乒乓球、舞剑等项目,持之以恒,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夏季开始,坚持用冷水洗面擦鼻,增加耐寒能力。寒冷或气候剧变时应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外出时要戴好口罩。尽量找出致病因素,及时预防与治疗。

10、白芥子散外敷,取白芥子散(由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白芷、辛夷、玉屏风散等,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16克姜汁适量调膏,摊于敷料上,贴于俞穴,胶布固定。每年初、中、末伏的第1天起连续3天各贴药1次,连贴3年为一疗程。

温馨提示:平时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又宜多食含铁食物。临床上用铁剂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效率可达75%左右,可见对血清较低的萎缩性鼻炎患者,多吃含铁食物,疗效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慢性鼻炎鼻窦炎》、《五官科疾病诊疗程序》】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10个关于慢性鼻炎...”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炎疾病

1.前鼻镜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鼻粘膜色泽和形状及分泌物性质和存在部位判断鼻炎的类型。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鲜红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粘膜暗红,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堪状,分泌物为粘脓性。变态反...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