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无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深入治疗

时间 : 2016-04-07 17:09:52 来源:求医网

[摘要]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西医治疗肌无力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通常多用胆硷酯酶抑制类药物,改善患者神经肌接头传递障碍,但收效不理想。如果合并有胸腺瘤,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胸腺,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也

现代医学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认识较晚,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也不清楚它的相关危害,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不至于到时候不知所措。

眼肌麻痹病是重症肌无力吗?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眼外肌麻痹,无力、下垂,复视(视物重影),可仅在疲劳时出现;亦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和分离性眼球震颤。这时难以与眼外肌的肌病及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受累疾病鉴别,应在患者有症状时行药物试验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电生理检查的帮助不大。所以不要一出现眼肌麻痹就轻易判断为重症肌无力。对严重的双侧眼外肌麻痹呈眼球固定时需鉴别:

1、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可伴无波动性的眼睑下垂,斜视明显但无复视,与其眼外肌麻痹对称或进展慢、患者已适应有关,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酶轻度增高,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深入了解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2、眼眶内占位:眼眶CT或超声有助于发现眶内肿瘤、脓肿或炎性假瘤等。需注意两组体征的鉴别价值,如面部感觉异常则需除外脑干病变或鼻咽癌,面部感觉正常而同时存在眼外肌无力和面肌无力则高度提示重症肌无力。

3、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属于线粒体疾病,伴有双侧无波动性睑下垂,亦可伴有近端肢体无力,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4、甲状腺眼病(Graves眼病):常造成无波动性复视和眼球外凸和球结膜水肿,不伴眼睑下垂但有眼睑退缩,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眼眶CT示眼外肌肿胀。眼肌疾病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眼肌重症肌无力的辅助疗法

1、针灸治疗

取肩龋、曲池、合谷、足三里、解溪、手三里;配穴阴陵泉、脾俞、阳陵泉,提插捻转进针,15分钟后行补法1次,并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月为1疗程。取攒竹、阳白、鱼际、配足三里、三阴交、四白、太阳、每日取5穴,交替针刺。

2、大灸疗法(长蛇灸)

施术于督脉-阳脉之海,和药物益气温阳、艾绒温热祛寒惟用于一体,对于调整机体免疫,提高机体功能,具有绵长持久的功效。适用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阳虚体质或阴阳两虚者。

3、穴位注射法

黄芪注射液2ml,当归注射液2ml,新斯的明注射液0.5ml,取膈俞、脾俞、足三里,每穴注射0.5~2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取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每次取2~3对穴位,每穴注射1ml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混合液,每日1次。

4、隔姜灸

阳白、攒竹、太阳、丝竹空、瞳子骸;功用为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主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相似的文章

更多>>

无力症状

重症肌无力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 。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袭,主要症状为骨骼肌稍经活动后即感疲乏 ,短时休息后又见好转。 症状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