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窦炎

得了慢性鼻窦炎应该如何治疗

时间 : 2016-04-07 11:13:14 来源:求医网

[摘要]

随着人文科技的发展,导致地球空气环境越来越差,而鼻窦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原因有很多,通常表现为产生副鼻窦炎后,由于脓涕流入咽...

随着人文科技的发展,导致地球空气环境越来越差,而鼻窦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原因有很多,通常表现为产生副鼻窦炎后,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喉疼痛等;若影响咽鼓管,也可有耳鸣、耳聋等症状。所以患病后就应该及时去治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得了慢性鼻窦炎应该如何治疗。

得了慢性鼻窦炎应该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

一、肺经风热:鼻流多量黄白黏涕,鼻甲肌膜红肿。

方药:苍耳子散加黄芬、菊花、葛根、连翘。头痛如巅顶痈用菱本;前额眉棱骨痛用白签、蔓荆子;后枕头痛和颈项痛用葛根;双侧太阳穴痛用柴胡。鼻涕黄油而量多,可加冬瓜仁、瓜萎仁、鱼腥草。鼻塞甚者,可加白芷、辛夷、苍耳子、薄荷等。

二、胆腑郁热:鼻涕黄浊黏稠如脓,有臭味。

方药:龙胆池肝汤加、茵陈。

三、脾经湿热:鼻涕黄浊量多、食欲不振、肢体困倦。

方药:黄芬滑石汤或甘露消毒丹。

四、肺气虚寒:鼻涕猫白量多、自汗恶风、气短无力。

方药:温肺汤加辛夷、苍耳子、自立。头重头晕者,加白英、川芍、菇本、荣获。鼻塞签者,加白正、辛夷、苍耳子、石富蒲。鼻课黄浊量多,用托里消毒饮,或加黄连、车前于、木通。

生活偏方治疗:

1、鼻窦炎治疗方法在早晚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流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

2、将大蒜一瓣捣烂,用干净的豆包布包好,挤压出蒜汁滴入每个鼻子孔内两滴(当时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压几下鼻扇使其鼻孔内都能粘敷到蒜汁,用此鼻窦炎治疗方法轻者一次,重者二次即愈(编者注:大蒜刺激性强,请从微量试起;大蒜过敏者禁用)。

3、找老丝瓜藤数米,晒于,切成细段,再放在瓦上焙至半焦(千万别糊了),然后在面板上,研成碎面,装入瓶中备用。使用时,把鼻腔中的鼻涕清干净,用干净棉球擦一遍鼻腔,再用细塑料管(如喝酸奶用的小管就行),把丝瓜藤粉吹入鼻腔,再用干棉球塞住鼻孔。此鼻窦炎治疗方法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应用。连续数日可治愈。

4、配制盐水(100毫升瓶内放食盐两匙,开水稀释),用牙签卷上棉球蘸盐水洗鼻孔,然后把药棉暂留鼻孔内,此时或头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两侧,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饱蘸的盐水流入鼻腔内,再流入咽喉部。该鼻窦炎治疗方法坚持早晚各洗鼻一次。

以上就是关于“得了慢性鼻窦炎应该如何治疗”的详细介绍,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严禁烟、酒、辛辣食品,这些食物易加重慢性鼻窦炎的病情。慢性鼻窦炎患者要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可以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宜于预防慢性鼻窦炎。希望以上内容对您能有帮助。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得了慢性鼻窦炎应...”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窦炎疾病

CT检查 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分为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