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4-07 10:17:11 来源:求医网
一、心律不齐的病因心律不齐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
一、心律不齐的病因
心律不齐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如:
1.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2.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
3.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除了部份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
二、中医论述心律不齐的病理病机
心律不齐的治疗发生了重大改变治疗心脏病临床重大发现:心律不齐一定要从脾(胃)论治。
1.心与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心属火,脾(胃)属土,二者之间存在着火土相生的母子关系,相互滋生,相辅相成。有云“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
2.“心脾(胃)同治”的同步性与治脾(胃)愈心的实践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衰则诸病丛生,心气、心血失养,心病乃生,故有“心胃同病”之说。对于心病,一定要病人注意调理脾胃,切忌膏梁厚味、勿令饱餐等,即便是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忘健脾和胃导滞之法,确可在心病治疗上收功,远比心病只从心来治效果高出许多。
3.重视脾胃升降治疗心病的重要性“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升降出人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过程。即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化,扰乱脂质代谢,聚而生浊,或为湿热,或为痰湿,浊痰交织,滞而化癖,阻碍心机不能运转,成为所谓“痰湿阻滞心脉”的“胸痹”证。因此,升降脾胃,阻断病理形成,可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病位在心,但其根在脾。不言而喻,升降脾胃愈心病的重要意义就寓于其中。而大多中药通过补气利水是有欠缺的,治标不治本。
4.心脾(胃)同治中“标本缓急”的从属性无论从病因,还是从治法上,中医学均认为:心病发生多由脾胃病在先。这是因为“脾(胃)为生痰之源”。心虽主血和脉两个方面,但只有脾(胃)运化与升清正常,血的化生之源不断,脉管得养,血质正常,无浊痰湿热之邪漪溜于体内,才能使心的功能活动正常,反之则脾(胃)病及心。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