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研究数据告诉你如何预防糖尿病

时间 : 2016-03-29 15:21:53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糖尿病发病率如此之高,但是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还属于世界医疗难题,因此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据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占全球总患者的1/3,这与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身体体质存在很大关系。即便糖尿病发病率如此之高,但是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还属于世界医疗难题。糖尿病长期不治还会产生全身性的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此提醒大家,针对糖尿病,最好从预防开始,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着手。

糖尿病的治愈难度大,或者直接说糖尿病基本无法治愈,但是不少研究者仍然致力于糖尿病的防治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生活习惯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来告诉我们如何预防糖尿病。

1、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不但能补钙还能预防糖尿病。美国塔夫茨大学新英格兰医疗中心一项长达20年的调查发现,钙摄入量最高的女性比最低的患糖尿病的风险低21%。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项发现,与“每天步行3000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相比,那些“一改往日不良习惯,开始每天走1万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胰岛素敏感度改善情况好3倍。

2、保持心情畅快,学会减压

压力就好像打气筒,“气压”越大,血糖就会越高。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国际咨询机构调查发现,阅读舒缓心情的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听音乐能缓解61%的压力,喝茶或咖啡降低54%,散步降低42%。遇到烦心事时,只要做5分钟深呼吸就能迅速缓解压力。

3、保证口腔健康,预防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都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泌尿系统结石、痛风,甚至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些口腔健康问题都会使血糖升高。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慢性病病情。

此外,无论是否有牙周病,准糖友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每次3分钟;其次,每年洗牙1—2次;再者,患牙周病的人应尽快去处理牙的问题。

4、多喝奶,少喝酒

不同的饮品对糖尿病的影响可能完全不同。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研ahref=http://hxnk.xywy.com/ks/target=_blank>咳嗽狈⑾郑刻熘辽俸纫唤锱D痰娜嘶即蛔酆险鞯姆缦占跎2%。这是因为,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的人饿得更快、胃口更大。

而上海的一项研究,对上海地区近2万名受试者研究后发现,每天喝白酒超过1两的男性,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53%。

5、细嚼慢咽,少吃快餐

日本科学家在考虑体重、性别、年龄、家族糖尿病史、烟酒摄取量、血压和胆固醇等因素的同时,对比了爱吃点心或半夜吃东西等不良饮食习惯,发现吃东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坏习惯,这类人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是健康人的两倍。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应该了解了,糖尿病患者平时要坚持锻炼,掌握适当的锻炼方法,另外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口腔健康,多喝奶少喝酒,另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做到少吃多餐,希望以上方式对您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糖尿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研究数据告诉你如...”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