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蛋白尿

蛋白尿的孕妇应该如何调节饮食

时间 : 2016-03-28 11:13:07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也会出现蛋白尿这种疾病,孕妇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都会变得非常恐惧,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和胎儿的健康,除了会积极的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之外,还想要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进行辅助治疗,那么患有蛋白尿的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调节饮食?

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也会出现蛋白尿这种疾病,孕妇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都会变得非常恐惧,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和胎儿的健康,除了会积极的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之外,还想要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进行辅助治疗,那么患有蛋白尿的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调节饮食?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不会得病。一旦得病,其病证大致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结合肾病的中医病机特点,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情况较多,虚证之中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食物进行调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1.阴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常有内热的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阴虚内热”其临床表现为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等。这类患者应忌食辛温燥热即容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狗肉、羊肉等,可选用银耳、莲子、藕、百合、芝麻、桑椹、山药等养阴清补的食物。

2.阳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常有内寒的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阳虚内寒”。孕妇蛋白尿患者应该如何饮食?阳虚的表现主要为畏寒、手足不温、口不渴、大便溏薄、腰膝冷痛等。此类患者应忌食生冷食物,平时应进食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胡椒、生姜、葱、鸡肉等,但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

3.气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谷不馨、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弱。此类患者平时可食用薏苡仁、芡实、山药、莲子肉等健脾益气之品。

与蛋白尿容易混淆的疾病都有哪些?

1.水肿伴蛋白尿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多为肾源性水肿。伴轻度蛋白尿除见于肾源性水肿外亦可见于心源性水肿。妊娠期水肿、蛋白尿多见于妊娠中毒症水肿。

2.妊娠蛋白尿一般来说,正常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10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在胎儿尿液中,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胎儿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3.血尿伴蛋白尿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4.低分子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使经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蛋白回吸收障碍所致。

专家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万有蛋白尿的孕妇,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有孕妇患上这种疾病的话,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在孕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对这种疾病学会与其他疾病相辨别,这样才能避免错误治疗的情况,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蛋白尿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蛋白尿的孕妇应该...”相似的文章

更多>>

蛋白尿疾病

1.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2.实验...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