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厌食

厌食症的调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时间 : 2016-03-23 13:08:24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大家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疾病,有很多的人平时生活中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苗条,所以选择不吃饭,通过节食的方法让自己变得瘦起来,这样是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一些疾病,比如是厌食症,那么,厌食症的调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大家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疾病,有很多的人平时生活中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苗条,所以选择不吃饭,通过节食的方法让自己变得瘦起来,这样是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一些疾病,比如是厌食症,那么,厌食症的调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1.消食粥:莲肉10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许粳米煮粥,可健脾消食化滞。每日服1次,连服3日。

2.鸡内金粥: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先用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稀稠适当时加入鸡内金粉3~5克,加少量白糖,分次温服,连服5日。

3.淮山内金粥:怀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将山药、内金研成细末,与米共同煮粥,米熟烂后,加适量的白糖调味食用。适用于小儿厌食,偏食,进食少,伴见食后腹胀、泄泻等。

4.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6~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日1~2次,连服数日。

5.萝卜子粥:炒莱菔子10克,北粳米50克。先用炒莱菔子煎汤,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服1次,连服3日。

远离厌食症的几种饮食习惯

1、让宝宝吃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口感的菜,这会让宝宝总是对饭菜很感兴趣。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会因为每天吃相同的东西而感到厌烦的。

2、当宝宝吃得很好的时候要表扬他。

3、给宝宝提供健康零食,宝宝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他们每天动来动去,所以营养丰富的零食来补充宝宝的能量,比如水果片(新鲜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条。

4、不要给宝宝吃快餐食品,如果在就餐时间带着宝宝出去转转,您最好随身带一些健康食品,这样您就不必依赖快餐店了,薯条、汉堡包、香肠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剂,应该避免食用。

5、别把甜食当奖励。如果您想让宝宝喜欢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自己首先要大量吃这些食物以给宝宝树立榜样。如果您总是把饼干和巧克力当作零食,并且把甜食作为奖励(这些食物会使宝宝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并使他们长出龋齿),不要指望您的宝宝爱吃水果。您可不能为了宝宝吃水果和蔬菜而跟他讨价还价,这会形成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6、给宝宝喝的饮料中,水是最佳和最提神的,所以要把水作为首选饮料。如果宝宝的食欲不是很好,在他吃饭前就不要给他喝含糖太多的饮料,因为喝这些东西会使他感觉不到饿。

温馨提示,希望大家尽早认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孩子,少给孩子吃一些零食,避免刺激到胃肠健康,导致不利的后果出现。平时也要注意多休息,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疾病缓解,以免带来更多痛苦,造成不利的因素,希望大家有所认识。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厌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厌食症的调理方法...”相似的文章

更多>>

厌食症状

厌食的检查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下降,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症患儿有17-羟类固醇下降,血浆皮质醇 含量正常或偏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应常规拍胸片,做B 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寻...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