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蛋白质患者如何摄取食物呢

时间 : 2016-03-21 15:58:36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蛋白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之一,但是具有蛋白尿史的朋友就很关心如何摄入蛋白质的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蛋白尿的复发,给患者带来痛苦,那么,怎样调节饮食才能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又不引起蛋白尿呢?且看下面的论述。

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蛋白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之一,但是具有蛋白尿史的朋友就很关心如何摄入蛋白质的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蛋白尿的复发,给患者带来痛苦,那么,怎样调节饮食才能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又不引起蛋白尿呢?且看下面的论述。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不会得病。一旦得病,其病证大致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结合肾病的中医病机特点,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情况较多,虚证之中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食物进行调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阴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常有内热的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阴虚内热”其临床表现为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等。这类患者应忌食辛温燥热即容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狗肉、羊肉等,可选用银耳、莲子、藕、百合、芝麻、桑椹、山药等养阴清补的食物。

阳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常有内寒的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阳虚内寒”。孕妇蛋白尿患者应该如何饮食?阳虚的表现主要为畏寒、手足不温、口不渴、大便溏薄、腰膝冷痛等。此类患者应忌食生冷食物,平时应进食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胡椒、生姜、葱、鸡肉等,但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

气虚的孕妇蛋白尿患者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谷不馨、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弱。此类患者平时可食用薏苡仁、芡实、山药、莲子肉等健脾益气之品。

孕妇蛋白尿患者应该如何饮食?水果在我国人民膳食中的构成比是8.4%,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平素内火较重,口舌易于生疮,大便秘结者宜多食用梨、香蕉、柿子、猕猴桃等寒凉食物。而素体阳虚、气虚,容易腹泻者,宜食用桃子、荔枝、龙眼、樱桃等偏温热的水果。橘子性温,多食易于上火;梨、香蕉等性寒,吃多了会伤脾胃,导致寒湿内蕴。值得注意的是,血钾高的孕妇蛋白尿患者不宜食用橘子、杏、香蕉、柿子、红枣、橄榄果等含钾高的水果。

孕妇蛋白尿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1、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2、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

3、所有肾病患者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4、有水肿者应限盐,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有血尿阴虚火旺者不宜用补药。

5、如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和病情加重。

6、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讲究阴阳调和、内里平衡,对于饮食平衡这方面的问题中医都有一套相当成熟的理论,希望大家看了以后能够增加对蛋白尿的认识,并能遵照上面的方法在饮食中贯穿其理论,既避免了蛋白尿的发生,又保证了饮食合理健康。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蛋白质患者如何摄...”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