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肾阳虚

脾肾阳虚的中医治疗

时间 : 2016-03-21 15:58:15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脾肾阳虚疾病的发生给我们患者带去了健康危害,出现了这样的疾病我们患者需要重视积极做好治疗才能够减少危害,要想更好的去治疗疾病我们就应该在平时多了解关于脾肾阳虚疾病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来介绍脾肾阳虚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脾肾阳虚,病证名。由多由

脾肾阳虚疾病的发生给我们患者带去了健康危害,出现了这样的疾病我们患者需要重视积极做好治疗才能够减少危害,要想更好的去治疗疾病我们就应该在平时多了解关于脾肾阳虚疾病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来介绍脾肾阳虚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脾肾阳虚,病证名。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气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该证当与单纯的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以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为主,该证则脾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该证还当与阳虚水泛证辨别,阳虚水泛证以水气泛滥浮肿为主,该证则以下利清谷、滑脱不禁、五更泻、畏寒肢冷等虚寒症状为主。该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是,一般阳虚证有全身性的虚寒症状,该证则还有牌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治疗脾肾阳虚的中医疗法

(1)苏叶防风煎汤送服人参鹿茸丸人参鹿茸丸是培补脾肾、温阳益气、填精益髓的成药。方中人参、黄芪、鹿茸、巴戟天温补脾肾为君药;冬虫夏草、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龙眼肉、当归、杜仲、茯苓温肾纳气,健脾养血为臣;另有牛膝引诸药偏走下焦,并能强健筋骨,香附行气解郁,黄柏苦寒坚阴,抑制诸药过于温燥,共为佐使药。本方适应证为:神疲困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子宫寒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等。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可使风寒得解,脾肾得补,虚寒得温,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

(2)苏叶防风煎汤送服建参片建参片具有温肾暖脾,益气活血的功效。方中附子温肾,干姜暖脾,党参、炙甘草补气,川芎、桂枝温通血脉。原方治疗因脾肾阳虚,气虚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凡有此疾而感受风寒者,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既可缓解心律失常宿疾,又可外解风寒卒疾,可谓一举两得。

(3)荆芥防风煎汤送服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炮干姜、炒白术温脾阳,党参、炙甘草补益中气,中阳得温,斡旋四旁。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卧者,为首选之品。此类病人易患感冒,误用辛凉解表药必引邪入内。选用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煎汤徐徐服下,并服适量桂附理中丸,使通体皆温,风寒外解,脾肾之阳亦得到一定温补。

关于脾肾阳虚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中医治疗疾病有着副作用小的优势,出现了脾肾阳虚这样的慢性疾病我们患者完全可以考虑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够早一些治愈疾病。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肾阳虚
分享到: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