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败血症

得了新生儿败血症应当做哪些检查呢

时间 : 2016-03-18 08:56:09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孩子出生以后,很容易就会患上新生儿败血症,这给家长朋友们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们需要了解该病检查方面的知识,才能轻松应对疾病出现。

孩子是家庭中最得要的成员,当孩子患上新生儿败血症之后,家长就会很担心,该病特别可怕,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检查方面的知识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室检查】

一旦考虑败血症,应尽可能在全身抗生素应用前做实验室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

(1)周围血象:新生儿周围血象的白细胞总数波动很大,白细胞总数可高可低,因此只有在明显增高(>20×109/L)并出现杆状核细胞≥20%时才具有诊断意义;而白细胞总数减少(<5×109/L)伴杆状核细胞增多则意义更大,有核左移和中毒颗粒。贫血和BPC总数减少(<50×109/L)也提示败血症的可能性。

(2)血沉:血沉加快。

(3)急相反应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定量法>8~10µg/ml时,有助于诊断,反映炎性反应的存在。触珠蛋白、a1-酸性糖蛋白增高。

2.病原菌检查

(1)血培养:血培养和病灶分泌物培养查到同一细菌,更具有临床意义。细菌培养应同时作药敏,以指导治疗。多部位采血与多次血培养有助于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应用特异性抗生素中和血培养瓶贮血增敏,也能有效提高阳性率。

(2)涂片及其他部位细菌培养:

①直接涂片找细菌:出生后感染可取脐分泌物等直接涂片找到细菌。如疑有宫内感染,于出生后1h内取外耳道内液体或胃液作涂片找细菌,若阳性表示宫内羊水被污染,但小婴儿不一定发病。

②尿液以及脑脊液细菌培养:可用耻骨联合上穿刺法取尿液做细菌培养,以及脑脊液做细菌培养,如细菌培养结果与血培养结果一致,对诊断最具可靠性。

(3)血棕黄层涂片:细菌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可在涂片染色后检出。

3.其他血清学诊断

(1)检测细菌学的特异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细菌学的特异抗体,包括特殊细菌的单克隆抗体对细菌抗原的检测。

(2)早期诊断指标:最近国内外已有人研究提出细胞间黏附分子(cICAM-1)增高,纤维结合蛋白(Fn)下降,NO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增高均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指标。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主要表现为肺部浸润性改变、胸腔积液、肠壁囊样积气症以及腹腔游离气体。

2.头颅B超和CT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脑室炎、脑脓肿等诊断。

3.放射性核素脑扫描对多发性脑脓肿有价值。

4.磁共振(MRI)对多房性及多发性小脓肿价值较大。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方面的相关知识介绍,提醒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多了解,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应对,当疾病出现以后,不要过于担心,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并且加强护理。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得了新生儿败血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败血症疾病

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可提示细菌感染的程度,但获得阳性病原菌对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临床上应注意送检标本要及时(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要多部位留取标本(如血...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